卷五·岁时下
热
说文,溽,湿暑也。
《山海经》曰:寿麻之国,爰有大暑,不可以往。
礼记月令曰:季夏之月,土润溽暑。
《毛诗》曰:旱既太甚,蕴隆虫虫,赫赫炎炎,云我无所。
《管子》曰:善为国者,使农寒耕而热耘。
楚辞云,魂兮归来 ,东方不可以讬,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。
《淮南子》曰:南方之极,自北户之界,至炎风之野,赤帝祝融之所司。
《神异经》曰:北方曾冰万里,厚百丈,有蛇奚鼠在冰下土中,其形如鼠,食冰草木根,肉重万斤,可以作脯,食之已热,事见肉部。
京房《易飞候》曰:有云大如车盖十馀,此阳水之气,必暑,有暍者。
汉书西域传曰:罽宾国,道历大小头痛之山,赤土身热之坂,令人热无色,头痛欧吐。
《桓子新论》曰:元帝被病,广求方士,汉中逸人王仲都者,诏问所能为,对曰:但能忍寒暑耳,因为待诏,至夏大暑日,使暴坐。又环以十炉火,不言热而身汗不出。
《五经通义》曰:冬至阳动於下,推阴而上之,故寒於上,夏至阴动於下,推阳而之上,故大热於上。
易[注]《太平御览》三十四易上有故字,与上连,作一条。曰: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,日在牵牛则寒,在东井则暑,牵牛水[注]御览作外。宿,远人,故寒,东井内宿,近人,故温也。
括地图曰:天毒国最大暑热,夏草木皆乾死,民善没水,以避日入时暑,常入寒泉之下。
抱朴子,洪从祖仙公,每大醉及夏天盛热,辄入深水底,入日乃出者,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。
又曰:或问不热之道,或服玄冰丸飞雪散,王仲都等用此方也。
《语林》曰:刘真长见王公,王公了不与语,时大热,以腹熨石局。
【诗】晋傅玄诗曰:朱明运将极,溽暑昼夜兴,裁动四支废,举身若山陵,珠汗洽玉体,呼吸气郁蒸,尘垢自成泥,素粉随手凝。
梁简文帝苦热诗曰:六龙骛不息,三伏启炎阳,寝兴烦几案,俯仰倦帏床,滂沱汗似铄,微靡风如汤,洄池愧生浪,兰殿非含霜,细帘时半卷,轻幌乍横张,云斜花影没,日落荷心香,原见洪崖井,讵怜河朔觞。
梁任昉苦热诗曰 :旭旦烟云卷,烈景入东轩,倾光望转蕙,斜日照西垣,既卷蕉梧叶,复倾葵藿根,重簟无冷气,挟石似怀温,霡霂类珠缀,喘哧状雷奔。
梁何逊苦热诗曰 :昔闻草木燋,今睹沙石烂,曀曀风逾静,曈曈日渐旰,习静闷衣襟,读书烦几案,卧思清露浥,坐待高星灿,蝙蝠户中飞,蠛蠓窗间乱,实无河朔饮,空有临淄汗。
梁王筠苦暑诗曰 :日坂散朱雰,天隅敛青霭,飞焰焕南陆,炎津通北濑,繁星聚若珠,密云屯似盖,月至每开衿,风过时解带。
梁刘孝威苦暑诗曰:暮日苦炎溽,迁坐接阶廊,月丽姮娥影,星含织女光,栖禽动夜竹,流萤出闇墙,香盘糅鲜粉,雕壶承玉浆,白羽徒棰握,渌水自周堂,弱纨犹觉重,纤絺尚少凉,弄风思汉朔,戏雨忆吴王,玄水术难验,赤道漏犹长,谁能更吹律,还令黍谷凉。
梁简文帝纳凉诗曰:斜日晚骎骎,池塘生半阴,避暑高梧侧,轻风时入襟,落花还就影,惊蝉乍失林,游鱼吹水沫,神蔡上荷心 ,翠竹垂秋采,丹枣映疏砧,无劳夜游曲,寄此讬微吟。
又晚景纳凉诗曰 :日移凉气散,怀抱信悠哉,珠帘影空卷,桂户向池开,鸟栖星欲见,河净月应来,横阶入细笋,蔽地湿轻苔 ,草化飞为火,蚊声合似雷,於兹静闻见,自此歇氛埃。
又玄圃纳凉诗曰 :登山想剑阁,逗浦忆辰阳,飞流如冻雨,夜月似秋霜,萤翻竞晚热,虫思引秋凉,鸣波如碍石,闇草别兰香。
梁孝元帝纳凉诗曰:高舂斜日下,佳气满栏楹,池红早花落,水渌晚苔生,星稀月稍上,云开河尚横,白鸟翻帷暗,丹萤入帐明,珠綦趋北閤,玳席徙南荣,金铺掩夕扇,玉壶传夜声。
梁刘孝威奉和逐凉诗曰:锺鸣夜未央,避暑起徬徨,长河似曳素,明星若散珰,倚岩欣石冷 ,临池爱水凉,月纤张敞画,荷妖韩寿香,对此游清夜,何劳娱洞房。
又奉和晚日诗曰 :虬檐挂珠箔,虹梁卷雾绡,迷迭涵香长,芙蓉逐浪摇,飞轮搏羽扇,翻车引落潮,甘泉推激水,迎风惭远飚 ,寄言王待诏,因声张子侨,吾君安已乐,无劳诵洞箫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