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八·禮部上
宗廟
《尚書大傳》曰:廟者,貌也,其以貌言之也。
《釋名》曰:宗,尊也,廟,貌也,先祖形貌所在也。
《禮記》曰:天子七廟,三昭三穆,與太祖之廟而七,諸侯五廟,二昭二穆,與太祖之廟而五,大夫三廟,一昭一穆,與太祖之廟而三,士一廟,庶人祭於寢 ,遠廟爲祧,去祧爲壇,去壇爲墠,去墠爲鬼,自祧以下皆廟。
又曰:凡祭宗廟之禮,牛曰一元大武,豕曰剛鬣,豚曰腯肥,羊曰柔毛,雞曰翰音,犬曰羹獻,雉曰疏趾,兔曰明視,脯曰尹祭,魚曰商祭,鮮魚曰廷祭 ,水曰清滌,酒曰清酌,黍曰薌合,稷曰明粢,稻曰嘉疏,韭曰豐本,鹽曰鹹鹺,玉曰嘉玉,幣曰量幣。
又曰:當七廟五廟之無虛主,唯祫祭於祖,爲無主爾。
又曰:夏六月,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,尊用玉豆雕篹,爵用玉盞。
《周禮注》:五歲一禘,三歲一祫。
又曰:凡賓客獻瑤爵,皆贊。
又曰:凡灌玉,濯之陳之,以贊祼事,注雲,灌玉,圭瓚也。
《儀禮》曰:始虞用柔日,哀某敢用玉[注]儀禮士虞禮玉字無。絜桂[注]儀禮作牲。剛鬣香合嘉薦。
《說文》曰:宗廟之木主,名曰祏。
《白虎通》曰:言神無所依據,孝子以主繼心。
又曰:位尊盛德,所及彌遠 ,謂之禘祫何,禘之爲言讓[注]白虎通宗廟篇作諦。也,序昭穆,禘父子也,祫合也。
五經要義曰:木主之狀,四方,穿中央,以達四方,天子長尺二寸,諸侯長尺,皆刻諡於其背。
摯虞要訣注曰:凡廟之主,藏於戶外北牖下,有石函,故名宗祏。
《五經異義》曰:謹按叔孫通宗廟有日祭之禮 ,古而然也,三歲一祫,周禮也,一禘,疑先王禮也。
《論語》曰:夏後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栗,敬也,使人謹敬也。
《詩》曰:閟宮有侐,注雲,閟禘,禘陽之盛也,薑嫄神所依,故曰神宮。
又曰:清廟,祀文王也,周公既成洛邑,率以祀文王焉,清者言有清明之德。
又曰:有壬有林,錫爾純嘏,純,大也,嘏謂屍與主人以福也。
《漢書》曰:廟所以藏主,則列昭穆。
《續漢書》曰:祫,合也,毀廟之主,合食於太祖也,禘以四月,祫以十月,四月陽氣在上,陰氣在下,正尊卑之義,十月五穀登,故骨肉合聚飲食。
《漢書[注]《初學記》十三作舊。儀》曰:子爲昭 ,孫爲穆,昭西面,穆東面,三年大祫,諸帝以昭穆坐於高廟。
又曰:皇帝會諸侯,酎金以上計儀,設九賓陪位也。
《國語》曰:甸服者祀,日祭月祀,先王之訓者也。
張方《楚國先賢傳》曰:古者先王日祭月享,時類歲祀,諸侯舍日,卿大夫舍月,士庶人舍時。
鍾離意別傳曰:意爲魯相,修孔子廟,孔子堂道有甕,意召守廟孔問曰:此何等甕,曰:夫子甕背皆有書,故自夫子亡後,無敢發者,意乃發,得素書焉。
吳錄《地理志》曰:會稽有禹廟 ,始皇配食,王朗爲太守,黜之。
晉諸公贊曰:王浚,字彭祖,爲幽州刺史,尋洛陽破,浚承制建行台,以宗廟焚毀,設墠,望祀七室及功臣配食者。
《楚辭·天問序》曰:屈原放逐,憂心愁悴,彷徨山澤,經歷陵陸,仰天歎息,楚有先王之廟,及公卿祠堂,圖畫天地山川神靈,及古賢怪物所行事,周流罷倦,休息其下,仰見圖畫,因書其壁,呵而問之,以泄憤,寫愁思。
【詩】梁簡文帝賽漢高廟詩[注]按此及下庾信,張正見三詩皆見後,此重出,馮校本無。曰:日正山無影,威斜漢屢回,瞻流如地望,昆侖匹天臺。
庾信至老子廟詩曰:三門臨苦縣,九井對靈溪,盛丹須竹節,量藥用刀圭。
張正見經季子廟詩曰:延州高讓遠,傳芳世祀移,地絕貴金路,松悲懸劍枝,野藤侵沸井,山雨濕苔碑。
宋謝瞻經張子房廟詩曰:伊人鹹代工,聿來扶興王,婉婉幕中畫,暉暉天業昌,鴻門消薄蝕 ,垓下隕欃槍,爵仇建蕭宰,定都護儲皇,肇允契幽叟,翻飛指帝鄉,惠心奮千祀,清埃播無疆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