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一·封爵部
功臣封
《周官》曰:司勳,掌六鄉賞地之法,以等其功,王功曰
勳,國功
曰功,事功曰勞,治功曰力,戰功曰多,凡有功者,銘書於王之太常。
《史記》曰:古之人臣 ,功有五品,以德立宗廟,定社稷,曰勳,以言勞用力曰功,明其等曰伐,積曰閱。
又曰:武王克紂,太公之謀居多,於是武王封尚父於齊營丘,成王少時,管蔡作亂,淮夷叛周,乃使召康公命太公,東至海,西至河,南至穆陵,北至無棣,五侯九伯,實得征之,齊由此征伐,大於諸國。
又曰:召公奭,與周同姓,武王之滅紂,封召公於燕,其在成王時,自陝以西,召公主之,自陝而東,周公主之。
又曰:鬻熊事周文王,早卒,當成王之時,舉文武勤勞之嗣,乃封其後熊繹於楚。
又曰:晉獻公伐霍耿魏,滅之,因以魏封畢萬爲大夫,卜偃曰:畢萬之後必大,萬,盈數也,魏,大名也,以是始賞,天啓之也。
又曰:陳完奔齊,懿仲欲妻之,卜之吉,曰:是謂鳳皇於飛,和鳴鏘鏘,有嬀之後,將育于薑,五世其昌,並於正卿,八世之後,莫之與京,卒妻之,完卒,諡爲敬仲,六世而至田常,田常弑簡公,立簡公弟爲平公,乃割齊安平以東,爲己封邑,始大於齊。
《漢書》曰:漢五年,剋項,天下乃平,始論功,侯者百四十有三人,時人民散亡,大侯不過萬戶,封爵之誓曰:使黃河如帶,太山如礪,於是申以丹書之信,重以白馬之盟,藏諸宗廟,副在有司。
又曰:陳平凡六出奇計,輒益封,凡六益家。
又曰:高祖封項伯等四人爲列侯,賜姓劉氏。
又曰:項羽曰 :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,邑萬戶,吾爲公得之,乃自剄,[注]原訛釗,據馮校本改。王翳取其頭,揚喜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,各得一體,故分其地以封五人,皆列侯。
《東觀漢記》曰:上謂耿丹曰 :今關東故王國,雖數,[注]《太平禦覽》二百數下有縣字。不過櫟陽萬戶邑,夫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故以封卿爾。
又封竇融曰:率厲五郡積[注]《東觀漢記》作精。兵,羌胡畢至,兵不血刃,而虜土崩瓦解,功既大矣,篤意分明,斷之不疑,吾甚嘉之,其以六安[注]《東觀漢記》二字無。安豐陽泉蓼安風四縣,封融爲安豐侯。
又曰:三輔豪傑,入長安,攻未央宮 ,庚戌,殺莽於漸台,東海公賓就得其首,傳詣宛,封滑侯。
又曰:班超定西域五十餘國,乃封超爲定遠侯。
《魏志》曰:夏侯惇,文帝追思惇功,欲使子孫畢侯,分邑千戶,賜惇七十二孫,皆關內侯,惇弟廉,及子楙,素列侯。
又,曹真,字子丹,以功封邵陵侯,曹真少與宗人曹遵,鄉人朱贊,並事太祖,早亡,真湣之,乞分食邑,封遵等子,曰:大司馬有叔向撫孤之仁,晏平久要之分,聽分賜遵等子爵關內侯,及真薨,明帝悉封真五子皆列侯。
又曰:太祖表封荀彧爲萬歲亭侯,太祖又與彧書曰:君之相匡弼,君之相爲舉人,君之相與建計,君之相密謀,亦已多矣,大功未必野戰也,十二年,複增邑,合二千戶。
又曰:大祖表封荀攸曰:前後剋敵,皆攸之謀也,於是封攸陵樹亭侯。又曰:太祖自柳城還,過攸舍,稱攸前後謀曰:昔高祖使張子房,自擇齊三萬戶,今孤亦欲君自擇所封。
又曰:郭嘉,字奉孝,冀州平,封洧陽亭侯,及薨,太祖表曰:良策未決,嘉軌成之,平定天下,謀功爲高宜增邑,並前千戶。
又曰:任峻,字伯遠,爲典農中郎,大興屯田,軍國致饒,大祖以峻功高,表封都亭侯。
又曰:朱靈,字文博,封鄃侯,文帝曰:將軍佐命先帝,威過方邵,平王所志,原勿難言,靈謝曰:高唐宿所原,乃更封高唐侯。
【詔】後漢獻帝詔,敕鎮東將軍領兗州牧費亭侯故特進,顯授上將,鈇鉞之任,複食舊土,雙金之寵,董統一州,委成之重,榮曜昭示,亦以優崇,投節效命,自百之秋也。
又詔書拜鎮東將軍襲費亭侯曹操,業履忠貞,輔幹王室,頃遭兇暴,海內離析,操執義討截黃巾,爲國出命,夫祿以賞恭,罰以絀否,今以操爲鎮東將軍,領兗州牧,襲父費亭侯嵩爵,並印綬符策。
魏文帝冊孫權太子登爲東中郎封侯文曰:蓋河洛寫天意,符讖述聖心,昭晰著明,與天談也 ,故易曰 :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,孫將軍歸心國朝,忠亮之節,同功佐命,而其子當爲魏將軍,著在圖讖,猶漢光武受命,李氏爲輔,王梁孫咸,並見符緯也,斯乃皇天啓祐大魏,永令孫氏仍世爲佐,其以登爲東中郎將,封縣侯萬戶,昔周嘉公旦,祚流七胤,漢禮蕭何,一門十侯,今孫將軍亦當如斯,若夫長平之榮,安豐之寵,方斯蔑如,陳徐陵進武帝爲長城公詔曰:德懋懋官,功懋懋賞,皇王盛則,所謂元龜,司空公南徐州刺史長城縣開國侯諱,志懷夤亮,風度弘遠,體文經武,明允篤誠,曩者率五嶺之彊兵,誅四海之讎敵,固以勒功彜鼎 ,書勳太常,克定京師,勤勞自重,自鎮撫枌榆 ,永甯豐沛,東涼既息,北蔡無歸,代馬燕犀,氣雄天下,裹糧坐甲,固敵是求,方欲大討於秦崤,敦脩於與睦,葉謀上相,爰納朕躬,思所以敬答忠勳,用申朝典,可進爵爲長城縣公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