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·天部上
日
《易》曰:日月丽乎天。
又曰:离为日。
又曰: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,况於鬼神乎。
《毛诗》曰:日居月诸,胡迭而微。
《礼记》曰:玄端而朝日於东门之外。
《左氏传》曰:赵衰,冬日之日也,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
《五经通义》曰:日中有三足乌。
《春秋内事》曰:日者阳德之母。
《白虎通》曰:日行迟,月行疾者何,君舒臣劳也,日月所以悬著何,助天行化,昭明下地也,日月径千里。
《风俗通》曰:成帝问刘向,俗说文帝被徵,後期,不得立,日为再中。
《尔雅》曰: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,谓之四荒,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,东至日所出为太平,西至日所入为太蒙。
《广雅》曰:日名朱明,一名耀灵 ,一名东君,一名大明,亦名阳乌。
《说文》曰:日,实也,太阳之精,字从口一,象形也。
又曰 :初出为旭 。日昕曰晞,日温曰煦,日在午曰亭午,在未曰昳,日晚曰旰,日将落曰薄暮,日西落,光反照於东,谓之反景,在上曰反景,在下曰倒景,煦,日温也,皓,日昼貌也,晖,日光也,旰,日晚也,翌,日明也,晓,日白也。
《易坤灵图》曰:至德之明,日月若连璧。
《京房易传》曰:日月大光,天下和平,上下俱昌,延年益寿,长世无极。
《礼斗威仪》曰:政理太平,则时日五色。
《汉书》曰:文帝时,新垣平言,臣候日再中,居顷之,日却复中,乃更以十七年为元年。
《列子》曰: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斗,问其故,一儿曰:我以日始出去人近,日中时远也,一儿曰:我以为日初出时远,而日中时近,一儿曰:日初出,大如车盖,及其中,才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,一儿曰:日初出,沧沧凉凉,及其中,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,热而远者凉乎,孔子不能决也,两儿笑曰:孰谓汝多知乎。
《贾谊书》曰:汤曰:学圣王之道,譬其如日,静居而独思,譬其若火,夫人舍学圣王之道,而静居独思,譬其去日之明於庭,而就火之光於室也,然可以小见,不可以大知。
应劭《汉官仪》曰:太山东南,名曰日观,日观者,鸡鸣时见日。
《论衡》曰:儒者论日旦出扶桑,暮入细柳,扶桑,东方之地,细柳,西方之地。
《家语》曰:楚王渡江,得萍实,大如拳,赤如日,事具草部。
《帝王世纪》曰:周文王梦日月着其身。
《瑞应图》曰:日月扬光者,人君之象也,君不假臣下之权,则日月扬光。
《山海经》曰:猗天山,苏门山,日月所出。
又曰 :大荒之中,旸谷,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九日居下,据冯校本改。枝,一日居上,据冯校本改。枝,皆载乌。
又曰:有女子,名曰羲和,浴日於甘泉,羲和者,帝俊之妻,是生十日。
《淮南子》曰:尧时十日并出,草木燋枯,尧命羿仰射十日,中其九,乌皆死,堕羽翼。
又曰:若木在建木西,有十日,华照下地。
又曰:日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,是谓晨明,登于扶桑之上,爰始将行,是谓朏明,至于曲阿,是谓朝明,临于曾泉,是谓蚤食,次于桑野,是谓晏食,臻于衡阳,是谓禺中,对于昆吾,是谓正中,靡于鸟次,西南曰大壑 。是谓小迁,至于悲谷,是谓晡时,回于女纪,是谓大迁,经于泉隅,是谓高舂,顿于连石,是谓下舂,至于悲泉,爰息其乌。是谓悬车,薄于虞泉,是谓黄昏,沦于蒙谷,是谓定昏。
又曰: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,日暮,援戈而捴之,日反三舍。
又曰:积阳之热气生火,火气之精者为日。
又曰:日中有踆乌,踆,趾也,谓三足乌也。河图叶光篇曰:积精为日。
皇甫谧《年历》曰:日者众阳之宗,阳精外发,故日以昼明,名曰曜灵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