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九·禮部中
朝會
《禮記》曰: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,曰朝,事具征伐篇。
《周禮》曰: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 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
又曰:王執鎮圭,以四鎮山爲飾。公執桓圭,侯執信圭,信即身也,謂圭上作人身,伯執躬圭,亦身,子執穀璧,穀以養人,璧上作穀。男執蒲璧,蒲者所以爲席,以安人,爲璧上作蒲草文。孤執皮帛,卿執羔,大夫執雁 ,士執雉,庶人執鶩,工商執雞。
又曰: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,注雲,圖,考績也。
傳曰:凡朝以正班爵之義,會以訓上下之則。
又曰:宣十四年,孟獻子言於公曰: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,聘而獻物,於是庭實旅百,朝而獻功,注雲,獻其國,若征伐之功於牧伯也。
又曰:子産相鄭伯如楚,僑聞大適小 ,有五美,宥其罪戾,赦其過失,救其災患,賞其德刑,教其不及。
又曰:薳啓彊對楚子曰:朝聘有圭 ,享頫有璋,小有述職,大有巡功。
又曰:叔向曰:明王之制,使諸侯歲聘以志業,間朝以講禮,再朝而會以示威,再會而盟,以著昭明,志業於好,講禮於等,示威於衆,昭明於神。
又曰:莊公二十三年,夏,公如齊觀社,非禮也,曹劌諫曰:夫禮所以整民也,故會以訓上下之則,制財用之節,朝以正班爵之義,帥長幼之序。
《孟子》曰:諸侯朝天子曰述職,一不朝則貶其爵,二不朝則削其地,三不朝則六師移之。
摯虞決疑要注曰:漢制,會於建始殿,晉制,大會於太極殿,小會於東堂,會則五時服,庭設金石,武賁旄頭,文衣繡[注]《太平禦覽》五百三十九作鶡。尾。
又曰:宴之與會,威儀不同也 ,會隨五時朝服,庭設金石,旄頭之[注]禦覽作文。衣鶡尾以列陛,宴則服常服,設絲竹之樂,宿衛列仗,會[注]禦覽會上有大字。於太極殿,小會於東堂。
《白虎通》曰:凡臣見君,必有贄,贄者,質也,致己質誠也,公侯以玉爲贄者,取其燥不輕,濕不重也,大夫以雁爲贄者,取其飛成行,立成列也 ,士以野雞,使其不可誘之以食,脅之以威,畢死不可畜也。又諸侯相聘,爲相尊敬也,朝聘天子,更以所尊,考禮正刑一德,以尊天子也。
又曰:聘者,緣臣子欲知其君父無恙。又當奉土地所生珍物以助祭,是以皆行聘禮。
又曰:朝,備文德而明禮義也。
《春秋說題辭》曰:諸侯執政各來朝,講文德禮讓,制法四方。
《尚書》曰:既月,乃日覲四嶽群牧,注雲,既,盡也,覲,見也,言舜日盡正月,乃見群牧。
《穀梁傳》曰:滕侯薛侯來朝,天子無事,諸侯朝正也,考禮修德,所以尊天子也。
又曰:六年,五服一朝。又六年,王乃時巡,考制度於四岳,諸侯各朝于方嶽,大明黜陟,注雲,覲四方諸侯,各於其方嶽之下,大明考績。
《漢書》曰:漢王已並天下,諸侯共尊爲皇帝,於是叔孫通就其儀,漢七年,長樂宮成 ,諸侯群臣朝十月,皇帝輦出房,百官執戟傳警,引諸侯王以次奉賀 ,觴九行,謁者言罷酒,禦史舉不如儀者,引去 ,竟朝置酒,無敢喧嘩失禮,上曰:吾乃今日知爲皇帝之貴也,拜通爲太常。
《漢官儀》曰:正月旦,天子幸德陽殿,臨軒,公卿大夫百官,各陪位朝賀,蠻貊胡羌朝貢畢,見屬郡計吏,皆陪覲,宗室諸劉雜會,皆冠兩梁冠,皂單衣,既定上壽,計吏中庭北向坐,太官上食,賜群臣酒食,作九賓,撤樂。
又曰:大將軍三公朝會,天子爲起,住入,太常住車曰:皇帝爲群公起,天子坐,方前進。
又曰:尚書令禦史中丞司隸,朝會各獨席,故京師曰三獨坐。
《魏志》曰:黃初元年,郭淮奉使賀文帝踐阼,而道路疾故,計遠近爲稽留,及群臣懽會,帝責之曰:昔禹會諸侯於塗山,防風後至,便行大戮,今溥天同慶,而最留遲,何也,對曰:臣聞五帝先教,導民以德,夏後氏衰,始用刑辟,今臣遭虞舜之世,是以自知免於防風之戮也,帝悅。
晉《起居注》曰:武帝太康元年詔曰:江表初平,天下同其歡豫,王公卿士,各奉禮稱慶,其於東堂小會,設樂,使加於常,五月庚寅,禦臨軒,大會於太極殿前,四方賀使國子太學生司徒吏副將以上,及吳降將吏,皆與會,詔引歸命侯孫皓上殿,稽顙陳恩謝罪,稱萬歲。
又曰 :太常張華止 ,[注]《太平禦覽》五百三十九作上書。按舊事,拜公建始殿,因以小會,今拜公於太極殿,亦宜因以小會,蓋所以崇宰輔也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