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·人部四
孝
《尔雅》曰:善事父母曰孝。
《孝经》曰:夫孝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
又曰:夫孝始於事亲,中於事君,终於立身。
又曰:爱亲者,不敢恶於人,敬亲者,不敢慢於人,爱敬尽於事亲,而德教加於百姓,刑于四海,盖天子之孝也。
《礼记》曰:《曾子》曰:孝有三,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
又曰 :公明仪问於《曾子》曰:夫子可以为孝乎,《曾子》曰:孝者先意承志,谕父母於道,参直养者也,安能为孝乎。
又曰:先王之孝也,色不忘乎目 ,声不绝乎耳,心志嗜欲,不忘乎心。
又曰:生则敬养,死则敬享。
《毛诗》曰: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,无父何怙,无母何恃,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,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抚我育我,长我畜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,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
《论语》曰:三年无改於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又曰:孟懿子问孝 ,子曰:无违,樊迟曰:何谓也,子曰:生事之以礼,死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
子游问孝 ,子曰:父母唯其疾之忧,《尸子》曰:曾子每读丧礼,泣下霑襟,常以一夕五起,视衣之厚薄,枕之高卑。
《韩诗外传》曰:《曾子》曰:往而不可还者,亲也故孝欲养而亲不待,是故椎牛而葬,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,初吾为吏,禄不及釜,尚欣欣而喜者,非以为多也,乐其逮亲也,既没之後,吾尝南游於楚,得尊官焉,堂高九尺,转尝[注]初学记十七,《太平御览》四百十四作毂。百乘,然犹北乡而泣涕者,非为贱也,悲不逮吾亲也,故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。
《说苑》曰:曾子常有为不中,曾晳怒,援木击之,曾子有顷乃苏,退鼓瑟而歌。孔子闻之,告门人曰:参来勿内也,昔舜事瞽瞍,索而使之,未尝不在侧,索而杀之。未尝可得,而小箠则受,大箠则走,今曾子委身待暴怒,以陷父不义,不孝孰大乎。
又曰:韩伯瑜有过,其母笞之,泣,母曰:他日未尝泣,今何泣,对曰:他日得笞,尝痛 ,今母之力不能痛,是以泣也。
又曰:闵子骞兄弟二人,母死,其父更娶,复有二子,子骞为其父御车,失辔,父持其手,衣甚单,父则归,呼其後母儿,持其手,衣甚厚温 ,即谓其妇曰:吾所以娶汝,乃为吾子,今汝欺我,去无留 ,子骞前曰:母在一子单,母去四子寒,其父默然,故曰:孝哉闵子骞 ,一言其母还,再言三子温。
《列女传》曰: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著五色采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啼,或弄乌鸟於亲侧。
《汉书》曰:淳于缇萦,齐人淳于意,五女无男,坐事当刑,缇萦最小,涕泣随父到长安,上书曰:妾父为监,齐中皆称廉平,今坐事当刑,妾乞没为官婢,以赎父罪,文帝诏免意罪,并除肉刑。
又曰:文帝母薄太后疾,文帝侍养数年,衣不解带,亲供粢盛,坐罪不及父母,下哀矜之诏。
又曰:金日磾母,教诲两子,甚有法度,上闻而嘉之,母病死,诏图画於甘泉宫,署曰休屠王阏氏,日磾每见画,常拜之涕泣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长沙义士古初,父丧未葬,邻人火起,及初舍下,棺不可移,初冒火伏棺上,俄而火灭。
又曰:赵咨至孝,躬率子孙,耕农为养,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,谢曰:老母八十,疾病须养,居贫,乞置衣粮,妻子馀物无所惜,诸盗皆惭叹,跪曰:所犯无状,干暴贤者,言毕奔走。
又曰:黄香父为郡五官,贫无奴仆,香躬执勤苦,尽心供养,冬无被袴,而亲极滋味,暑即扇床枕,寒即以身温席。
《续汉书》曰:申徒蟠九岁丧父,孝毁过礼,服除,不进肉十馀年,每忌日,辄三日不食。
郭林宗别传曰:茅容耕於野,避雨树下,众皆夷踞相对,独容危坐愈恭,林宗行,见而奇之,与言,因请寓宿,既而日夕,容杀鸡为馔,林宗谓为己设,既而以供其母,自以菜蔬供客同饭,林宗起拜曰:卿贤乎我哉。
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薛苞好学笃行,丧母,以至孝闻,父娶後妻而憎苞,分之令出,苞日夜号泣不能去,至被驱杖,不得已,庐於舍外,旦入而扫,父怒。又逐之,乃庐於里门,昏晨不废,积岁馀,父母惭而还之。
《蜀志》曰:先主在樊,率其众南行,诸葛亮与徐庶并从,为曹公所追破,获庶母,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: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,以此方寸心,今已失母,方寸乱矣,无益於事,请於此别,遂诣曹公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