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五·雜文部一
談講
《論語》曰:德之不脩,學之不講,是吾憂也。
《韓子》曰:夫耕之用力也勞,而民爲之者何,得以富,戰之爲事也危,而民爲之者何,得以貴,今脩文學,習談論,則無耕之勞,而有富之實,無戰之危,而有貴之尊,則人孰不爲也。
《戰國策》曰:蘇秦說李兌,抵掌而談,兌送秦明月之珠,和氏之璧。
《史記》曰:齊宣王時,稷下複盛。
《漢書》曰:董仲舒下帷,講論讀誦,弟子以文[注]漢書五十六,董仲舒傳作久。次相授業,或莫見其面。
又夏侯勝每講,常謂弟子曰:士病不明經,經術苟明,其取青紫,如俯拾地芥爾,學不明,不如歸耕。
又曰:諸儒爲之語曰:五鹿岳岳,朱雲折其角。
《東觀漢記》曰:朱祜,字仲先,初上學長安時,過朱祜,祜常留上講,竟乃談語,及車駕幸祜家,上謂祜曰:主人得無去我講乎。
漢書[注]按本條見後漢書一百鄭太傳,此脫後字。曰:鄭太說董卓雲,孔公謂[注]後漢書作緒。能清談高論,噓拓[注]後漢書作枯。吹笙,[注]後漢書作生。
《典略》曰:漢樊准爲郎中令,乃上疏曰 :方今學者約少,遠方又甚,博士倚席不講,大學多治産業。
謝承《後漢書》曰:戴馮,字次仲,拜郎中,正旦朝賀,帝令群臣說經義,有不通者,輒奪其席,以益通者,馮重五十席,京師議曰:解經不窮戴侍中。
《管輅別傳》曰:冀州刺史裴徽,召文學從事,一相見,清談終日,不覺罷倦,再相見,轉爲鉅鹿從事,三相見,轉爲治中,四相見,轉爲別駕,至前十日,舉爲秀才。
魏文帝[注]按本條本書六十三 ,《太平禦覽》六百十五作魏書,此脫書名。集諸儒於肅城[注]禦覽作成。門內,講論大義,侃侃無倦。
張載別傳曰:張載文章殊妙,嘗爲濛汜池賦,傅玄見之,歎息稱妙,以車迎載,言談終日。
殷氏《世傳》曰:殷亮,建武中,徵拜博士,諸儒講論,勝者賜席,亮重至八九。
《竹林七賢論》曰:王濟嘗解禊洛水,明日,或問王濟曰:昨日又有何論議,濟曰:張華善說史漢,裴逸人敘前言往行,袞袞可聽,安豐侯道子房季劄之間,超然玄著。
《抱樸子》曰:王充所著論衡,北方都未有得之者,蔡伯喈常到江東,得之,歎爲高文,恒愛玩而獨秘之,及還中國,諸儒覺其談更遠,搜求其帳中,果得論衡。
《郭子》曰:范汪,[注]原訛注,據馮校本改 。字玄平,在簡文坐談,欲屈,引長史王仲祖也 。曰:卿助我,王曰:此非拔山之力所能助。
《語林》曰:劉真長與桓宣武共聽講《禮記》桓公雲,時有入心處,便咫尺玄門。
又曰:劉真長謂許玄度曰:卿爲不去,我將成輕薄京尹,世說曰:宋處宗甚有思理,嘗買得一長鳴雞,籠盛著,遂作人語,與處宗談論,宗因此功大進。
又曰:何晏爲吏部尚書 ,時談客盈坐,王弼未弱冠,往見,晏因條向者勝理語弼曰:此理仆以爲極,可得複難不,弼便作難,坐人便以爲屈,於是弼爲客主數番,皆一坐所不及。
又曰:孝武時,將講孝經,謝太傅與諸人私逆講習,車武子謂曰:不問則德音有遺 ,多問則重勞二謝,袁曰:必無此嫌,車曰:何以知爾,袁曰:何當見明鏡於古照,泛清流於惠風,[注]按世說言語篇作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,清流憚於惠風,此有脫訛。
《晉書》曰:郭象如懸河,惟新既新爾史既辯爾疑[注]按惟新以下十字,系自下竄入,應刪。
範曄《後漢書》曰:楊震,字伯起,賓客於朝,不答州郡禮命,有鸛雀銜三鱣魚,集講堂前 ,都講曰 :鱣者卿大夫服之,象三台,先生自此升矣,位至太尉。
【詩】晉潘岳於賈謐坐講漢書詩曰:治道在儒 ,弘儒由人,顯允魯侯,文質彬彬,筆下摛藻,席上敷珍,前疑惟辨,舊史惟新,惟新爾史,既辨爾疑,延我寮友,講此微辭。
梁任昉厲吏民講學詩曰:暮燭迫西榆,將落誡南畝,曰餘本疏惰,頹暮積榆柳,踐境渴師臣 ,臨政饑益友,旰食原橫經,終朝思擁帚,雖欣辨蘭艾,何用辟蒿莠。
【碑】梁元帝皇太子講學碑曰:皇太子洊雷種德,重離作兩,業觀孟侯,道高上嗣,宮壇累仞,高山仰止,承華之闥,更似通德之門,博望之園,反類華陰之市,家丞庶子,並入四科,洗馬後車,俱通六學 ,轉金路而下壁雍,晬王裕[注]《初學記》二十一作容。而經槐市,詳其懸鏡高堂,衢樽待酌,瞻後思前,博文約禮 ,將使東極長男之宮,不獨銘於銀榜,南皮太子之序,豈徒擅於金碑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