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三·樂部三
舞
[注]舞歌
《爾雅》曰:婆娑,舞也,舞者之容也。
《尚書》曰:苗民逆命,帝乃誕敷文德,舞幹羽於兩階,七旬有苗格。
樂緯曰:武王承命興師,渡盟津,前歌後舞。
《周官》曰:樂師掌教國子六舞,凡舞有帗舞,有羽舞,有旄舞,有幹舞。
《禮記》曰:治民勞者,舞行綴遠,治民逸者,舞行綴短,故觀其舞,知其德,民德薄,故舞勞人少。
又曰: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,朱幹玉戚,冕而舞大武。
《毛詩》曰:舍其坐遷 ,屢舞仙仙,側弁之俄,屢舞傞傞。
《左傳》曰:考仲子之宮,將萬焉,公問羽數於衆仲,對曰:天子用八,諸侯用六,大夫四,士二,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也。
《楚辭》曰:二八齊容起鄭舞,衽若交竽撫案下。
又曰:翾飛兮翠曾,曾,舞也,言舞工巧似翠鳥之舉。展詩兮會舞。
《韓子》曰: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。
《淮南子》曰:今鼓舞者,身若秋藥被風,藥,白芷也,被風言其弱也 。《漢書》曰:孝武李夫人 ,本以倡進,兄延年,知音善歌舞,延年侍上起舞,歌曰: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,寧不知傾國與[注]原壞作□,據馮校本改。傾城 ,佳人難再得,平陽公主因言延年女弟,上召見,實妙麗善舞,由是幸,生昌邑哀王。
又曰: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,武德者,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,文始者,本舜韶舞也,高祖更名曰文始,示不相襲。
範曄《後漢書》曰:蔡邕坐上章事徙,及歸,將就還路,五原太守王智餞之,酒酣,智起舞,屬邕,邕不爲報,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,智銜之,密告邕,怨於囚放,謗訕朝廷,邕慮卒不免禍,乃亡命江海,遠迹吳會。
《呂氏春秋》曰:陶唐氏之始,陰多滯伏,民氣壅閼,故爲作舞,以宣導之。
《家語》曰:子路戎服見孔子,拔劍而舞曰:古之君子,固以劍自衛乎,孔子曰:古之君子,忠以爲質,仁以爲衛。
蔡邕《月令章句》曰:樂容曰舞,有俯仰張翕,行綴長短之制。
三巴記曰:閬中有渝水,賨民銳氣喜舞,高祖樂其猛銳,數觀其舞,使樂人習之,故名巴渝舞。
魏名臣奏,王朗表曰:凡音樂以舞爲主,自黃帝雲門,至周大武,皆大廟舞樂名也 ,樂所以樂君之德,舞所以象君之功。
《吳書》曰:陶謙爲舒令,郡守張磐,恥爲之下,磐舞,屬謙,謙不爲起,強之乃舞,舞不轉,磐曰:不當轉耶,曰:轉則勝人。
又曰:陸遜破曹休,上與群僚大會,酒酣,命遜舞,解所著白鼯子裘賜之。
【詩】宋南平王白紵舞曲曰:仙仙徐動何盈盈,玉腕俱凝若雲行,佳人舉袖曜青蛾 ,摻摻擢手映鮮羅,狀似明月汎雲河,體如輕風動流波。
梁簡文帝詠舞詩曰:嬌情因曲動,弱步逐風吹,懸釵隨舞落,飛袖低鬟垂。
又詠舞詩曰:戚裏多妖麗,重娉蔑燕餘,逐節工新舞,嬌態似淩虛,納內音。花承俵概,垂翠逐璫舒,扇開衫影亂,巾度履行疏,徒勞交甫憶,自有專城居。
又詠舞詩曰:可憐稱二八,逐節似飛鴻,懸勝河陽伎,闇與淮南同,入行看履進,轉面望鬟空,腕動苕華玉,衫隨如意風,上客何須起,啼烏未肯終。
梁劉遵應令詠舞詩曰:倡女多豔色,入選盡華年,舉腕嫌衫重,回腰覺態妍,情繞陽春吹,影逐相思弦,履度開裙俵,鬢轉匝花鈿,所愁餘曲罷,爲欲在君前。
梁王訓應令詠舞詩曰:新妝本絕世,妙舞亦如仙,傾腰逐韻管,斂色聽張弦,袖輕風易入,釵重步難前,笑態千金動,衣香十裏傳,將持比飛燕,定當誰可憐。
梁楊曒詠舞詩曰:紅顔自燕趙,妙妓邁陽阿,就行齊逐唱,赴節闇相和,折腰送餘曲,斂袖待新歌,嚬容生翠羽,曼睇出橫波,雖稱趙飛燕,比此詎成多。
梁庾肩吾詠舞詩曰:飛鳥袖始拂,啼烏曲未終,聊因斷續唱,試讬往還風。
梁劉孝儀和舞詩曰:回履裾香散,飄衫釧響傳,低釵依促管,曼睇入繁弦。
又和詩曰:轉袖隨歌發,頓履赴弦餘,度行過接手,回身乍斂裾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