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一·帝王部一
帝夏禹
《尚书·大禹谟》曰:受命于神宗,率百官,若帝之初,从舜初授帝政事奉行之。
《论语》曰:子曰:禹吾无间然矣,孔子推禹功德之大,言不能复间厕其间。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,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。
《礼含文嘉》曰:禹卑宫室,垂意於沟洫,百穀用成,神龙至,灵龟服,玉女敬养天赐。
《春秋元命苞》曰:禹之时,民大乐,其骈三圣相继,故夏者大也。
《左传》曰:禹会诸侯於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
《尚书·中候》曰:伯禹曰:臣观河伯,面长人首鱼身,出水曰:吾河精也,授臣河图。
《尚书璇玑钤》曰:禹开龙门,导积石,玄圭出,刻曰延喜玉,受德天赐佩,禹功既成 ,天出玄圭以赐之,古者以德佩,禹有治水功,故天佩以玄圭。
吕氏春秋曰:禹南济乎江,黄龙负舟,事具祥瑞部。
《淮南子》曰:禹沐淫雨,栉疾风,决江疏河,凿龙门,辟伊阙,乘四载,随山刊木,平治水土,定七百国。
又曰:禹为水,以身解於阳旰[注]淮南脩务篇作盱,注同。之河,解,祷也,阳旰河在秦。
《吴越春秋》曰:禹案黄帝中经,见圣人所记曰:在九疑山东南天柱,号曰宛委,承以文玉,覆以盘石,其书金简,青玉为字,编以白银,皆彖其文,禹乃东巡,登衡山求之,赤绣文衣男子,自称玄夷仓水使者,来候禹 ,令斋三月,更求之,禹乃三日斋,登宛委山,取得书,得通水之理,遂周行天下,使益疏记之,名山海经也。
鬻子曰:禹投[注]《太平御览》八十二作据。一馈而七起,曰: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,恐其留吾门也,是以四海之士皆至,禹当朝廷,门可以罗雀。
《帝王世纪》曰:伯禹夏后氏,姒姓也,生於石坳,虎鼻大口,两耳参漏,首戴钩钤,胸有玉斗 ,足文履巳,故名文命,字高密,身长九尺二寸,长於西羌,西羌夷人也,其父既放 ,降在疋庶,有圣德,梦目[注]《太平御览》八十二作自。洗於河西,四岳师举之,舜进之尧,尧命以为司空,继篰治水,乃劳身涉勤,不重径尺之璧 ,而爱日之寸阴,手足胼胝,故世传禹病偏枯,足不相过,至今巫称禹步是也。又纳礼贤人,一沐三握发,一食三起,尧美其绩,乃赐姓姒氏,封为夏伯,故谓之伯禹,天下宗之,谓之大禹 ,年百岁,崩于会稽,因葬会稽山阴县之南 ,今山上有禹冢并祠,下有群鸟芸田。
又曰:禹葬,衣衾三领,桐棺三寸 ,葛以繃之,下不及泉,上不通篯,既葬,收馀壤为垅,若参耕之亩。
《符子》曰:禹让天下於奇子,奇子曰:君言佐舜劳矣,凿山川,通河汉,首无发,股无毛,故舜也以劳报子,我生而逸,不能为君之劳矣。
【赞】魏陈王曹植夏禹赞曰:于嗟夫子,拯世济民,克卑宫室,致孝鬼神,蔬食薄服,紼冕乃新 ,厥德不回,其诚可亲,亹亹其德,温温其仁,尼称无间,何德之纯。
又曰:禹治水赞曰:嗟夫夏禹,寔劳水功,西凿龙门,疏河道江,梁歧既辟,九州以同,天赐玄圭,奄有万邦。
又禹渡河赞曰:禹济于河,黄龙负船,舟人并惧,禹叹仰天,予受大运,勤功恤民,死亡命也,龙乃弭身。
周庾信渡江赞曰:三江初凿,九谷新成,风飞鹢涌,水起龙惊,乐天知命,无待忧生,危舟遂静,乱楫还平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