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集注卷九
微子第十八 凡十一章
此篇多记圣贤之出处,
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微、箕,二国名。子,爵也。微子,纣庶兄。箕子、比干,纣诸父。微子见纣无 道,去之以存宗祀。箕子、比干皆谏,纣杀比干,囚箕子以为 奴,箕子因佯狂而受辱。孔子曰 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三人之行 不同,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,故不咈乎爱之理,而有以全其 心之德也。杨氏曰:“此三人者,各得其本心,故同谓之仁。”
柳下惠为士师 ,三黜。人曰 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
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 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三,去声。焉,于虔反.士师,狱官。黜,退也。柳下惠 三黜不去,而其辞气雍容如此,可谓和矣。然其不能枉道之意, 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。是则所谓必以其道,而不自失焉者也。 ○胡氏曰:“此必有孔子断之之言而亡之矣。”
齐景公待孔子,曰 :“若季氏则吾不能,以季、孟之闲待之。”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鲁三卿,季氏最贵, 孟氏为下卿。孔子去之,事见世家。然此言必非面语孔子,盖 自以告其臣,而孔子闻之尔。程子曰:“季氏强臣,君待之之 礼极隆,然非所以待孔子也。以季、孟之闲待之,则礼亦至矣。 然复曰‘ 吾老矣不能用也’,故孔子去之。盖不系待之轻重, 特以不用而去尔。”
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。三日不朝,孔子行。归,如字,或作馈。朝,音潮。季桓子,鲁大夫,名斯。按史记 ,“定公 十四年,孔子为鲁司寇,摄行相事。齐人惧,归女乐以沮之”。 尹氏曰 :“受女乐而怠于政事如此,其简贤弃礼,不足与有为 可知矣。夫子所以行也,所谓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者与?”范 氏曰:“此篇记仁贤之出处,而折中以圣人之行,所以明中庸 之道也。”
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:“凤兮 !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 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”接 舆,楚人,佯狂辟世。夫子时将适楚,故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。 凤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,接舆以比孔子,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 也。来者可追,言及今尚可隐去。已,止也。而,语助辞。殆, 危也。接舆盖知尊孔子而趋不同者也。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 而辟之,不得与之言。辟,去声。孔子下车,盖欲告之以出处 之意。接舆自以为是,故不欲闻而避之也。
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沮,七余反。溺,乃历反。二人,隐者。耦,并耕也。时孔子自楚反乎 蔡。津,济渡处。长沮曰 :“夫执舆者为谁?”子路曰 :“为 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?” 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。” 夫,音扶。与,平声。执舆,执辔在车也。盖本子路御而执辔, 今下问津,故夫子代之也。知津,言数周流,自知津处。问于 桀溺,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之 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?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,岂若从辟世之士哉?”耰而不辍。徒 与之与,平声。滔,吐刀反。辟,去声。耰,音忧。滔滔,流 而不反之意。以,犹与也。言天下皆乱,将谁与变易之?而, 汝也。辟人,谓孔子。辟世,桀溺自谓。耰,覆种也。亦不告 以津处。子路行以告。夫子怃然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怃,音武。与, 如字。怃然,犹怅然,惜其不喻己意也。言所当与同群者,斯 人而已,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?天下若已平治,则我无用变 易之。正为天下无道,故欲以道易之耳。程 子曰 :“圣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,故其言如此也。”张子曰: “圣人之仁,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。”
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莜。子路问曰 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 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 而芸。莜,徒吊反。植,音值。丈人,亦隐者。莜,竹器。分, 辨也。五谷不分,犹言不辨菽麦尔,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 也。植,立之也。芸,去草也。子路拱而立。知其隐者,敬之 也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食,音嗣。见, 贤遍反。明日,子路行以告。子曰 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 之。至则行矣。孔子使子路反见之,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。而 丈人意子路必将复来,故先去之以灭其迹,亦接舆之意也。子 路曰 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 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 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长,上声。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 。盖丈人 之接子路甚倨,而子路益恭,丈人因见其二子焉。则于长幼之 节,固知其不可废矣,故因其所明以晓之。伦,序也。人之大 伦有五: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 信是也。仕所以行君臣之义,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。然谓 之义,则事之可否,身之去就,亦自有不可苟者。是以虽不洁 身以乱伦 ,亦非忘义以殉禄也 。福州有国初时写本,路下有 “反子”二字,以此为子路反而夫子言之也。未知是否?○范 氏曰:“隐者为高,故往而不反。仕者为通,故溺而不止。不 与鸟兽同群,则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。此二者皆惑也,是以依 乎中庸者为难。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,而必以其正,所以或出 或处而终不离于道也。”
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少,去声,下同。逸,遗逸。民者,无位之称。虞仲,即仲雍, 与大伯同窜荆蛮者。夷逸、朱张,不见经传。少连,东夷人。 子曰 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!”与,平声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