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集注卷八
卫灵公第十五 凡四十一章
卫灵公问陈于孔子。孔子对曰 :“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;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”明日遂行。陈,去声 。陈,谓军师行 伍之列。俎豆,礼器。尹氏曰 :“卫灵公,无道之君也,复有 志于战伐之事,故答以未学而去之。”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 能兴。从,去声。孔子去卫适陈。兴,起也子路愠见曰 :“君 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 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见,贤 遍反。何氏曰 :“滥,溢也。言君子固有穷时,不若小人穷则 放溢为非。”程子曰:“固穷者,固守其穷。”亦通 。愚谓圣 人当行而行,无所顾虑。处困而亨,无所怨悔。于此可见,学 者宜深味之。
子曰 :“赐也,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?”女,音汝。识,音志。与,平声,下同。子贡之学,多而能识矣。夫子欲 其知所本也,故问以发之。对曰:“然,非与?”方信而忽疑, 盖其积学功至,而亦将有得也。曰 :“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” 说见第四篇。然彼以行言,而此以知言也。谢氏曰:“圣人之 道大矣,人不能遍观而尽识,宜其以为多学而识之也。然圣人 岂务博者哉?如天之于众形,匪物物刻而雕之也。故曰:‘予 一以贯之。’‘德輶如毛,毛犹有伦。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’ 至矣!”尹氏曰:“孔子之于曾子,不待其问而直告之以此, 曾子复深谕之曰‘唯’。若子贡则先发其疑而后告之,而子贡 终亦不能如曾子之唯也。二子所学之浅深,于此可见。”愚按: 夫子之于子贡,屡有以发之,而他人不与焉 。则颜曾以下诸 子所学之浅深,又可见矣。
子曰 :“由!知德者鲜矣。”鲜,上声。由,呼子路之名而告之也。德,谓义理之得于己者。非己有之,不能知其意味 之实也。自第一章至此,疑皆一时之言。此章盖为愠见发也。
子曰 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夫何为哉,恭己正南面而已矣。”与,平声。夫,音扶。无为而治者,圣人德盛而民 化,不待其有所作为也。独称舜者,绍尧之后,而又得人以任 众职,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。恭己者,圣人敬德之容。既无 所为,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。
子张问行。犹问达之意也。子曰 :“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行矣;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行乎哉?行笃、 行不之行,去声。貊,亡百反。子张意在得行于外,故夫子反 于身而言之,犹答干禄问达之意也。笃,厚也。蛮,南蛮。貊, 北狄。二千五百家为州。立,则见其参于前也;在舆,则见其 倚于衡也。夫然后行。”参,七南反。夫,音扶。其者,指忠 信笃敬而言。参,读如毋往参焉之参,言与我相参也。衡,轭 也。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,随其所在,常若有见,虽欲顷 刻离之而不可得。然后一言一行,自然不离于忠信笃敬,而蛮 貊可行也。子张书诸绅。绅,大带之垂者。书之,欲其不忘也。 程子曰 :“学要鞭辟近里,着己而已。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 思;言忠信,行笃敬;立则见其参于前,在舆则见其倚于衡; 只此是学。质美者明得尽,查滓便浑化,却与天地同体。其次 惟庄敬以持养之,及其至则一也。”
子曰 :“直哉史鱼!邦有道,如矢;邦无道,如矢。”史,官名。鱼,卫大夫,名?。如矢,言直也。史鱼自以不能进贤 退不肖,既死犹以尸谏,故夫子称其直。事见家语。君子哉蘧 伯玉!邦有道,则仕;邦无道,则可卷而怀之 。”伯玉出处, 合于圣人之道,故曰君子。卷,收也。怀,藏也。如于孙林父 宁殖放弒之谋,不对而出,亦其事也。杨氏曰 :“史鱼之直, 未尽君子之道。若蘧伯玉,然后可免于乱世。若史鱼之如矢, 则虽欲卷而怀之,有不可得也。”
子曰 :“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”知,去声。
子曰 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志士,有志之士。仁人,则成德之人也。理当死而求生,则于其 心有不安矣,是害其心之德也。当死而死,则心安而德全矣。 程子曰 :“实理得之于心自别。实理者,实见得是,实见得非 也。古人有捐躯陨命者,若不实见得,恶能如此?须是实见得 生不重于义,生不安于死也。故有杀身以成仁者,只是成就一 个是而已。”
子贡问为仁。子曰 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贤以事言,仁以德言。 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己者,故以是告之。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 成其德也。程子曰 :“子贡问为仁,非问仁也,故孔子告之以 为仁之资而已。”
颜渊问为邦。颜子王佐之才,故问治天下之道。曰为邦者,谦辞。子曰 :“行夏之时,夏时,谓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为岁 首也。天开于子,地辟于丑,人生于寅,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, 皆可以为岁首。而三代迭用之,夏以寅为人正,商以丑为地正, 周以子为天正也。然时以作事,则岁月自当以人为纪。故孔子 尝曰 ,“吾得夏时焉”而说者以为谓夏小正之属。盖取其时之 正与其令之善,而于此又以告颜子也。乘殷之辂,辂,音路, 亦作路。商辂,木辂也。辂者,大车之名。古者以木为车而已, 至商而有辂之名,盖始异其制也。周人饰以金玉,则过侈而易 败,不若商辂之朴素浑坚而等威已辨,为质而得其中也。服周 之冕,周冕有五,祭服之冠也。冠上有覆,前后有旒。黄帝以 来,盖已有之,而制度仪等,至周始备。然其为物小,而加于 众体之上,故虽华而不为靡,虽费而不及奢。夫子取之,盖亦 以为文而得其中也。乐则韶舞。取其尽善尽美。放郑声,远佞 人。郑声淫,佞人殆。”远,去声。放,谓禁绝之。郑声,郑 国之音。佞人,卑谄辩给之人。殆,危也。程子曰:“问政多 矣,惟颜渊告之以此。盖三代之制,皆因时损益,及其久也, 不能无弊。周衰,圣人不作,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,立万世常 行之道,发此以为之兆尔。由是求之,则余皆可考也 。”张子 曰:“礼乐,治之法也。放郑声,远佞人,法外意也。一日不 谨,则法坏矣。虞夏君臣更相饬戒,意盖如此。”又曰“法立 而能守,则德可久,业可大。郑声佞人,能使人丧其所守,故 放远之。”尹氏曰:“此所谓百王不易之大法。孔子之作春秋, 盖此意也。孔颜虽不得行之于时,然其为治之法,可得而见矣。”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