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论语集注

作者:朱熹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5 07:34

论语集注卷一

学而第一凡十六章


  此为书之首篇,故所记多务本之意,乃入道之门、积德之基、学者之先务也。

  子曰 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说、悦同。学之为言效也。人性皆善,而觉有先后,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,乃可以 明善而复其初也。习,鸟数飞也。学之不已,如鸟数飞也。说, 喜意也。既学而又时时习之,则所学者熟,而中心喜说,其进 自不能已矣。程子曰“习,重习也。时复思绎,浃洽于中,则 说也。”又曰:“学者,将以行之也。时习之,则所学者在我, 故说。”谢氏曰:“时习者,无时而不习。坐如尸,坐时习也; 立①如齐,立时习也。”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乐,音洛。 朋,同类也。自远方来,则近者可知。程子曰 :“以善及人, 而信从者众,故可乐。”又曰:“说在心 ,乐主发散在外。”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愠,纡问反。愠,含怒意。君 子,成德之名。尹氏曰 :“学在己,知不知在人,何愠之有。” 程子曰 :“虽乐于及人,不见是而无闷 ,乃所谓君子。”愚谓 及人而乐者顺而易,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,故惟成德者能之。 然德之所以成,亦曰学之正、习之熟、说之深,而不已焉耳。 程子曰 :“乐由说而后得,非乐不足以语君子。”

  ①“立 ”,原作“一 ”,据清仿宋大字本改。

 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弟、好,皆去声。鲜,上声,下同。 有子,孔子弟子,名若。善事父母为孝,善事兄长为弟。犯上, 谓干犯在上之人。鲜,少也。作乱,则为悖逆争斗之事矣。此 言人能孝弟,则其心和顺,少好犯上,必不好作乱也。君子务 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与,平声。务, 专力也。本,犹根也。仁者,爱之理,心之德也。为仁,犹曰 行仁。与者,疑辞,谦退不敢质言也。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 本,根本既立,则其道自生。若上文所谓孝弟,乃是为仁之本, 学者务此,则仁道自此而生也。程子曰 :“孝弟,顺德也,故 不好犯上,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。德有本,本立则其道充大。 孝弟行于家,而后仁爱及于物,所谓亲亲而仁民也。故为仁以 孝弟为本。论性,则以仁为孝弟之本 。”或问:“孝弟为仁之 本,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?”曰:“非也。谓行仁自孝弟始, 孝弟是仁之一事。谓之行仁之本则可,谓是仁之本则不可。盖 仁是性也,孝弟是用也,性中只有个仁、义、礼、智四者而已, 曷尝有孝弟来。然仁主于爱,爱莫大于爱亲,故曰孝弟也者, 其为仁之本与!”

  子曰 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巧,好。令,善也。好其言,善其色,致饰于外,务以悦人,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。 圣人辞不迫切,专言鲜,则绝无可知,学者所当深戒也。程子 曰:“知巧言令色之非仁,则知仁矣。”

 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省,悉井反。为,去声。传,平声。曾 子,孔子弟子,名参,字子舆。尽己之谓忠。以实之谓信。传, 谓受之于师。习,谓熟之于己。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,有则 改之,无则加勉,其自治诚切如此,可谓得为学之本矣。而三 者之序,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。尹氏曰 :“曾子守约,故 动必求诸身。”谢氏曰:“诸子之学,皆出于圣人,其后愈远 而愈失其真。独曾子之学,专用心于内,故传之无弊,观于子 思孟子可见矣。惜乎!其嘉言善行,不尽传于世也。其幸存而 未泯者,学者其可不尽心乎!”

  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: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道 、乘,皆去声。道,治也。马氏云 :“八百家出车一乘。” ①千乘 ,诸侯之国,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。敬者,主一无 适之谓。敬事而信者,敬其事而信于民也。时,谓农隙之时。 言治国之要,在此五者,亦务本之意也。程子曰:“此言至浅, 然当时诸侯果能此,亦足以治其国矣。圣人言虽至近,上下皆 通。此三言者,若推其极,尧舜之治亦不过此。若常人之言近, 则浅近而已矣。”杨氏曰:“上不敬则下慢,不信则下疑,下 慢而疑,事不立矣。敬事而信,以身先之也。易曰 :‘节以制 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。’盖侈用则伤财,伤财必至于害民,故 爱民必先于节用。然使之不以其时,则力本者不获自尽,虽有 爱人之心,而人不被其泽矣。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,未及为政 也。苟无是心,则虽有政,不行焉 。”胡氏曰:“凡此数者, 又皆以敬为主 。”愚谓五者反复相因,各有次第,读者宜细推 之。

  ①“马氏云八百家出车一乘”十字,据清仿宋大字本补。

  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弟子之弟,上声。则弟之弟 ,去声。 谨者,行之有常也。信者,言之有实也。泛,广也。众,谓众 人。亲,近也。仁,谓仁者。余力,犹言暇日。以,用也。文, 谓诗书六艺之文。程子曰 :“为弟子之职,力有余则学文,不 修其职而先文,非为己之学也。”尹氏曰:“德行,本也。文艺, 末也。穷其本末,知所先后,可以入德矣。”洪氏曰:“未有余 力而学文,则文灭其质;有余力而不学文,则质胜而野 。”愚 谓力行而不学文,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,识事理之当然,而所 行或出于私意,非但失之于野而已。

  子夏曰 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 。”子夏,孔子 弟子,姓卜,名商。贤人之贤,而易其好色之心,好善有诚也。 致,犹委也。委致其身,谓不有其身也。四者皆人伦之大者, 而行之必尽其诚,学求如是而已。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,苟 非生质之美,必其务学之至。虽或以为未尝为学,我必谓之已 学也。游氏曰 :“三代之学,皆所以明人伦也。能是四者,则 于人伦厚矣。学之为道,何以加此。子夏以文学名,而其言如 此,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。故学而一篇,大抵皆在于务本。” 吴氏曰 :“子夏之言,其意善矣。然辞气之间,抑扬太过, 其流之弊,将或至于废学。必若上章夫子之言,然后为无弊也。”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