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十诸家气法部五
咽气诀
诀曰:服内气之妙,在乎咽气。世人咽外气以为内炁,不能分别,何以谈哉?纳吐之士,宜审而为之,无或错误耳。夫 人皆禀天地之元气而生身,身中自分元气而理。每咽及吐纳, 则内气与外气相应,自然气海中气,随吐而上,直至喉中,但 喉吐极之际,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,令郁然有声,汨汨然从男 左女右而下,纳二十四节,如水沥沥,分明闻之也。如此,则 内气与外气相顾,皎然而别也。以意送之,以手摩之,令速入 气海。气海,脐下三寸是也,亦谓之下丹田。初服气人,上焦 未通,以手摩之,则令速下,若流通,不摩亦得。一闭口,三 连咽止。乾咽,号曰云行。一湿口咽取口中津咽,谓之雨施。 初服气之人,炁未流行,每一咽则旋行之,不可遽至三连咽也。 候气通畅,然后渐渐加之,直至于小成也。一年后始可流通, 三年功成,乃可恣服。新服气之人,炁既未通,咽或未下,须 一咽以为候,但自郁然有声,汩汩而下,直入气海。
◇行气诀
法曰:下丹田近后二穴,通脊脉,上达泥丸。泥丸,脑宫津名也。每三连咽,即速存下丹田所,得内元炁,以意送之, 令入二穴。因想见两条白炁,夹脊双引,直入泥丸,熏蒸诸宫, 森然遍下毛发、面部、头项、两臂及巨手指,一时而下入胸, 至中丹田。中丹田,心宫神也。灌五脏,却历入下丹田,至三 星,遍经褷膝、胫、踝,下达涌泉。涌泉,足心是也。所谓分 一气而理,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之状也。只如天有泉源, 非雷霆腾鼓,无以润万物。若不回荡浊恶之气,则令人有不安。 既有津液,非漱咽之,不堪溉灌五脏,发其光彩,终不能还精 补脑;非交合,则不能溯而上之。咽服内气,非吐纳则不能引 而用之。是知回荡之道,运用之理,所以法天则地。想身中浊 恶结滞,邪气瘀血,被正荣气荡涤,皆从手足指端出去,谓之 散气。气散则展手指,不须握固。如此一度,则是一通。通则 无疾,则复调之,以如使手。使手复难,鼓咽如前。闭炁鼓咽 至三十六息,谓之小成。若未绝粒,但至此常须少食,务令腹 中旷然虚净,无问坐卧,但腹空则咽之,一日通夕至十度,自 然三百六十咽矣。若久服炁,息顿三百六十咽,亦谓之小成, 一千二百咽,谓之大成,谓之大胎息。但闭炁数至一千二百息, 亦是大成。然后胎不结,然不能炼形易质,纵得长生,同枯木 无精光。
又有炼气、闭气、委气、布气并,诸诀法,具列于文,同志详焉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