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云笈七签第二部

作者:宋·张君房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5 08:00

目录

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

延陵君修养大略


  《仙真经》云:夫人临终而始惜身,罪定而思迁善,病成方切于药,天纲已挂,胡可逭耶?故贤人上士,惜未危之命, 惧未萌之祸,理未至之病也。修真之品有三:上年、中年、下 年。上年者,二十、三十也;中年者,四十、五十也;下年者, 六十、七十也。上年者,早悟大道,识达玄微,体壮骨坚,筋 全肉满,从容履道,无不成功。中年者,悟道已晚,筋肉、骨 髓各有其半,处在进退,如日中功。下年者,骨髓、筋脉十有 二三,犹可补修,如日暮功矣。八十已上者,罪位已定,无可 救之法,脑竭髓尽,万关乾枯,神谢气亡,尸行鬼步 (桑榆子 曰:尸以喻无知,鬼以喻有知,而非人情者,行惟尸行,步惟 鬼步,且行且步,运之者谁?则知元气尚在,但以减耗降于涸 矣。若逢至人,或得大药,譬持盈车之焦蓬,爇将炉之馀焰, 亦可以致其赫然而炽矣。此言无可救者,只谓气功已晚,自我 之事不及矣。若遇玄圣而救,则死生其肉骨,起仆荑枯,何为 而不可!况彼尚为物也)。先贤上士,知风烛之倏忽,用摄志 褫情,舍荣弃俗,奉身归道,不与物伤。

  道,气也。气者,身之根也。鱼离水必死,人失道岂存?是以保生者,务修于气,爱气者,务保于精,精气两存,是名 保真也。人有三丹田:上元、中元、下元是也。上元丹田、脑 也,亦名泥丸;中元丹田、心也,亦名绛宫;下元丹田、气海 也,亦名精门。三元之中,各有一神(桑榆子曰:精化为气, 气化而神集焉。神,何物也?灵照之名也,知之则气全,气全 则神全,若元气充满,百骸孔窍神必备矣。必备者无他,气至 则神到。今人有忧患动中,则知见因而暂亏,盖气权有不至者 耳。苟心冥气和,其神岂独三元之中而已哉)。精者,身之根 ;根者,气之位。精全则气全,精泄则气泄,气泄则神乘而去 之,唯精与气须全。《黄庭经》云:长生至慎房中急,何为死 作灵神泣。但当吸气录子精,寸田尺宅可治生。若当决海百渎 倾,叶去树枯失青青。故先觉至于道者,莫不因爱气保精而能 全也。

  夫服气本名胎息。胎息者,如婴儿在腹中,十个月不食,而能长养成就,为新受正气,无思无念,汛然凝寂,受元气变 化,关节、脏腑皆自然而成,岂有传保之流饥渴之备耶!及出 母腹,即吸纳外气而有啼哭之声,即乾、湿、饥、饱似有所念, 即失元气。人能依婴儿,在母腹中,自服内气,握固守一,是 名曰胎息(桑榆子曰:此言失元气者,非也。苟纳外炁便失元 气,即世间无复有生人矣)。《法华经》云:须行住坐卧,身 心不乱者,亦言炁主心,心邪则气邪,心正则炁正。今人所举 手动足,喜怒哀乐,莫不由心,心之动息,莫不是炁,炁感意, 意从心,心和则炁全,炁全则身全,炁灭则神灭,神灭则为委 土矣。故医家先诊脉者,则候五脏、四时之气,察诸病源,始 寻方药,人但能察得气,候口鼻取舍,斯须不忘,自然五脏和, 而脉调气顺也。

  夫人与天地合体,阴阳混气,皮肤、骨髓、脏腑及荣卫、呼吸进退、寒暑变异,莫不均乎二仪,应乎五行也。是知天地 否泰,阴阳之气乱焉。脏腑不调,经脉之候病焉。因外所中者, 百病起于风;因内所致者,起于气为百病。故曰:恬憺淡虚无, 真炁从之;精神内守,病从安来。信哉!是故须知形神之理, 养而全之;须审内外之病,慎而修之。歧伯高曰:食气者,则 灵而寿延,食谷者,多智而限命。凡服气者,何求也?以其功 至则气化为血,血化为精,精化为髓,一年易气,二年易血, 三年易脉,四年易肉,五年易髓,六年易筋,七年易骨,八年 易发,九年易形,即三万六千神备于兆身,化为真仙,号为真 人矣。是以意在玄微,理生可测。修真之人,又有三等,任时 分理,其状不一。上等之士,本性虚闲,用志清雅,发言合道, 履行无瑕,如此之人,有前代之资,以石投水,无所比之也; 中等之人,或身居荣录,或地势高远,或巨叶厚姻,或有名有 望,迟疑进退,倏忽虚捐,闻道即寤寐不安,思名则终朝不息, 两心交战,胜者即全,逡巡之间,十失六七矣;中等已降,二 时既过,蹉跎暮年,筋力衰微,心神已丧,虽食厚禄,白日将 倾,追念噬脐,方即正路,此时若能精心励志,尚可救其一二 焉。此皆先贤所悲,表示于后,幸察根柢,生实信心。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