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孟子集注

作者:朱熹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7 04:31

孟子集注卷六滕文公章句下


  凡十章。

  陈代曰 :“不见诸侯,宜若小然;今一见之,大则以王,小则以霸。且志曰 :‘枉尺而直寻’,宜若可为也 。”王,去 声。陈代,孟子弟子也。小,谓小节也。枉,屈也。直,伸也。 八尺曰寻。枉尺直寻,犹屈己一见诸侯,而可以致王霸,所屈 者小,所伸者大也。孟子曰 :“昔齐景公田,招虞人以旌,不 至,将杀之。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孔子奚取焉? 取非其招不往也,如不待其招而往,何哉 ?丧,去声。田, 猎也。虞人,守苑囿之吏也。招大夫以旌,招虞人以皮冠。元, 首也。志士固穷,常念死无棺椁,弃沟壑而不恨;勇士轻生, 常念战斗而死,丧其首而不顾也。此二句,乃孔子叹美虞人之 言。夫虞人招之不以其物,尚守死而不往,况君子岂可不待其 招而自往见之邪?此以上告之以不可往见之意。且夫枉尺而直 寻者,以利言也。如以利,则枉寻直尺而利,亦可为与?夫, 音扶。与,平声。此以下,正其所称枉尺直寻之非。夫所谓枉 小而所伸者大则为之者,计其利耳。一有计利之心,则虽枉多 伸少而有利,亦将为之邪?甚言其不可也。昔者赵简子使王良 与嬖奚乘,终日而不获一禽。嬖奚反命曰:‘天下之贱工也。’ 或以告王良。良曰 :‘请复之。’强而后可,一朝而获十禽。 嬖奚反命曰 :‘天下之良工也。’简子曰:‘我使掌与女乘。’ 谓王良。良不可,曰 :‘吾为之范我驰驱,终日不获一 ;为 之诡遇,一朝而获十。诗云 :“不失其驰,舍矢如破。”我不 贯与小人乘,请辞 。’乘,去声。强,上声。女,音汝。为, 去声。舍,上声。赵简子,晋大夫赵鞅也。王良,善御者也。 嬖奚,简子幸臣。与之乘,为之御也。复之,再乘也。强而后 可,嬖奚不肯,强之而后肯也。一朝,自晨至食时也。掌,专 主也。范,法度也。诡遇,不正而与禽遇也。言奚不善射,以 法驰驱则不获,废法诡遇而后中也。诗小雅车攻之篇。言御者 不失其驰驱之法,而射者发矢皆中而力,今嬖奚不能也。贯, 习也。御者且羞与射者比。比而得禽兽,虽若丘陵,弗为也。 如枉道而从彼,何也?且子过矣,枉己者,未有能直人者也。” 比,必二反。比,阿党也。若丘陵,言多也。或曰:“居今之 世,出处去就不必一一中节,欲其一一中节,则道不得行矣。” 杨氏曰 :“何其不自重也,枉己其能直人乎 ?古之人宁道之 不行,而不轻其去就;是以孔孟虽在春秋战国之时,而进必以 正,以至终不得行而死也。使不恤其去就而可以行道,孔孟当 先为之矣。孔孟岂不欲道之行哉?”

  景春曰 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景春,人姓名。公孙衍、张仪,皆魏人。 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,故诸侯惧也。孟子曰 :“是焉得为大丈 夫乎?子未学礼乎?丈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,母命 之,往送之门,戒之曰 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无违夫子!’ 以顺为正者,妾妇之道也。焉,于虔反 。冠,去声。女家之 女,音汝。加冠于首曰冠。女家,夫家也。妇人内夫家,以嫁 为归也。夫子,夫也。女子从人,以顺为正道也。盖言二子阿 谀苟容,窃取权势,乃妾妇顺从之道耳,非丈夫之事也。居天 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与民由之,不 得志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此之 谓大丈夫 。”广居,仁也。正位,礼也。大道,义也。与民由 之,推其所得于人也;独行其道,守其所得于己也。淫,荡其 心也。移,变其节也。屈,挫其志也。何叔京曰:“战国之时, 圣贤道否,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;但见奸巧之徒,得志横行, 气焰可畏,遂以为大丈夫。不知由君子观之,是乃妾妇之道耳, 何足道哉?”

  周霄问曰 :“古之君子仕乎?”孟子曰:“仕。传曰:‘孔子三月无君 ,则皇皇如也,出疆必载质 。’公明仪曰:‘古 之人三月无君则吊。’”传,直恋反。质与贽同,下同。周霄, 魏人。无君,谓不得仕而事君也。皇皇,如有求而弗得之意。 出疆,谓失位而去国也。质,所执以见人者,如士则执雉也。 出疆载之者,将以见所适国之君而事之也 。“三月无君则吊, 不以急乎?”周霄问也。以、已通,太也 。后章放此。曰: “士之失位也,犹诸侯之失国家也。礼曰:‘诸侯耕助,以供 粢盛;夫人蚕缫,以为衣服。牺牲不成,粢盛不洁,衣服不备, 不敢以祭。惟士无田,则亦不祭 。’牲杀器皿衣服不备,不敢 以祭,则不敢以宴,亦不足吊乎?”盛,音成。缫,素刀反。 皿,武永反。礼曰 :“诸侯为借百亩,冕而青纮,躬秉耒以耕, 而庶人助以终亩。收而藏之御廪,以供宗庙之粢盛。使世妇蚕 于公桑蚕室,奉茧以示于君,遂献于夫人。夫人副祎受之,缫 三盆手,遂布于三宫世妇,使缫以为黼黻文章,而服以祀先王 先公 。”又曰:“士有田则祭,无田则荐。”黍稷曰粢,在器 曰盛。牲杀,牲必特杀也。皿,所以覆器者。“出疆必载质, 何也?”周霄问也。曰 :“士之仕也,犹农夫之耕也,农夫岂 为出疆舍其耒耜哉?”为,去声。舍,上声。曰 :“晋国亦仕 国也,未尝闻仕如此其急。仕如此其急也,君子之难仕,何 也?”曰:“丈失生而愿为之有室,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。父 母之心,人皆有之。不待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 踰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,又恶不 由其道。不由其道而往者,与钻穴隙之类也。”为,去声。妁, 音酌。隙,去逆反。恶,去声。晋国,解见首篇。仕国,谓君 子游宦之国。霄意以孟子不见诸侯为难仕,故先问古之君子仕 否,然后言此以风切之也。男以女为室,女以男为家。妁,亦 媒也。言为父母者,非不愿其男女之有室家,而亦恶其不由道。 盖君子虽不洁身以乱伦,而亦不殉利而忘义也。

  彭更问曰 :“后车数十乘,从者数百人,以传食于诸侯,不以泰乎?”孟子曰 :“非其道,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;如其 道,则舜受尧之天下,不以为泰,子以为泰乎?”更,平声。 乘、从,皆去声。传,直恋反。箪,音丹。食,音嗣。彭更, 孟子弟子也。泰,侈也。曰 :“否。士无事而食,不可也。” 言不以舜为泰,但谓今之士无功而食人之食,则不可也。曰: 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;子如 通之,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。于此有人焉,入则孝,出则悌, 守先王之道,以待后之学者,而不得食于子。子何尊梓匠轮舆 而轻为仁义者哉?”羡,延面反。通功易事,谓通人之功而交 易其事。羡,余也。有余,言无所贸易,而积于无用也。梓人 匠人,木工也。轮人舆人,车工也。曰 :“梓匠轮舆,其志将 以求食也;君子之为道也,其志亦将以求食与?”曰:“子何 以其志为哉?其有功于子,可食而食之矣。且子食志乎?食功 乎?”曰 :“食志。”与,平声。可食而食、食志食功之食, 皆音嗣,下同。孟子言自我而言,固不求食;自彼而言,凡有 功者则当食之。曰 :“有人于此,毁瓦画墁,其志将以求食也, 则子食之乎?”曰:“否。”曰:“然则子非食志也,食功也。” 墁,武安反。子食之食,亦音嗣 。墁,墙壁之饰也。毁瓦画 墁,言无功而有害也。既曰食功,则以士为无事而食者,真尊 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矣。

  万章问曰 :“宋,小国也。今将行王政,齐楚恶而伐之,则如之何?”恶,去声。万章,孟子弟子。宋王偃尝灭滕伐薛, 败齐、楚、魏之兵,欲霸天下,疑即此时也。孟子曰 :“汤居 亳,与葛为邻,葛伯放而不祀。汤使人问之曰:‘何为不祀?’ 曰:‘无以供牺牲也。’汤使遗之牛羊。葛伯食之,又不以祀。 汤又使人问之曰 :‘何为不祀?’曰:‘无以供粢盛也。’汤 使亳众往为之耕,老弱馈食。葛伯率其民,要其有酒食黍稻者 夺之,不授者杀之。有童子以黍肉饷,杀而夺之。书曰 :‘葛 伯仇饷 。’此之谓也。遗,唯季反。盛,音成 。往为之为, 去声。馈食、酒食之食,音嗣。要,平声。饷,式亮反。葛, 国名。伯,爵也。放而不祀,放纵无道,不祀先祖也。亳众, 汤之民。其民,葛民也。授,与也。饷,亦馈也。书商书仲虺 之诰也。仇饷,言与饷者为仇也。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,四海 之内皆曰 :‘非富天下也,为匹夫匹妇复雠也。’为,去声。 非富天下,言汤之心,非以天下为富而欲得之也 。‘汤始征, 自葛载’,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。东面而征,西夷怨 ;南面而 征,北狄怨,曰:‘奚为后我?’民之望之,若大旱之望雨也。 归市者弗止,芸者不变,诛其君,吊其民,如时雨降。民大悦。 书曰 :‘徯我后,后来其无罚。’载,亦始也。十一征,所征 十一国也。余己见前篇。‘有攸不惟臣,东征,绥厥士女,匪 厥玄黄,绍我周王见休,惟臣附于大邑周 。’其君子实玄黄于 匪以迎其君子,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,救民于水火之中, 取其残而已矣。食,音嗣。按周书武成篇载武王之言,孟子约 其文如此。然其辞时与今书文不类,今姑依此文解之。有所不 惟臣,谓助纣为恶,而不为周臣者。匪,与篚同。玄黄,币也。 绍,继也,犹言事也。言其士女以篚盛玄黄之币,迎武王而事 之也。商人而曰我周王,犹商书所谓我后也。休,美也。言武 王能顺天休命,而事之者皆见休也。臣附,归服也。孟子又释 其意,言商人闻周师之来,各以其类相迎者,以武王能捄民于 水火之中,取其残民者诛之,而不为暴虐耳。君子,谓在位之 人。小人,谓细民也。太誓曰 :‘我武惟扬,侵于之疆,则取 于残,杀伐用张,于汤有光 。’太誓,周书也。今书文亦小异。 言武王威武奋扬,侵彼纣之疆界,取其残贼,而杀伐之功因以 张大,比于汤之伐桀又有光焉,引此以证上文取其残之义。不 行王政云尔,苟行王政,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,欲以为君。 齐楚虽大,何畏焉?”宋实不能行王政,后果为齐所灭,王偃 走死。尹氏曰 :“为国者能自治而得民心,则天下皆将归往之, 恨其征伐之不早也。尚何强国之足畏哉?苟不自治,而以强弱 之势言之,是可畏而已矣 。”

  孟子谓戴不胜曰 :“子欲子之王之善与?我明告子。有楚大夫于此,欲其子之齐语也,则使齐人傅诸?使楚人傅诸?” 曰:“使齐人傅之。”曰:“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 挞而求其齐也,不可得矣;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,虽日挞而 求其楚,亦不可得矣。与,平声。咻,音休。戴不胜,宋臣也。 齐语,齐人语也。傅,教也。咻,讙也。齐,齐语也。庄岳, 齐街里名也。楚,楚语也。此先设譬以晓之也。子谓薛居州, 善士也。使之居于王所。在于王所者,长幼卑尊,皆薛居州也, 王谁与为不善?在王所者,长幼卑尊,皆非薛居州也,王谁与 为善?一薛居州,独如宋王何?”长,上声。居州,亦宋臣。 言小人众而君子独,无以成正君之功。

  公孙丑问曰 :“不见诸侯何义 ?”孟子曰:“古者不为臣不见。不为臣,谓未仕于其国者也,此不见诸侯之义也。段 干木踰垣而辟之,泄柳闭门而不内,是皆已甚。迫,斯可以见 矣。辟,去声。内,与纳同。段干木,魏文侯时人。泄柳,鲁 缪公时人。文侯、缪公欲见此二人,而二人不肯见之,盖未为 臣也。已甚,过甚也。迫,谓求见之切也。阳货欲见孔子而恶 无礼,大夫有赐于士,不得受于其家,则往拜其门。阳货矙孔 子之亡也,而馈孔子蒸豚;孔子亦矙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当是 时,阳货先,岂得不见?欲见之见,音现。恶,去声。矙,音 勘。此又引孔子之事,以明可见之节也。欲见孔子,欲召孔子 来见己也。恶无礼,畏人以己为无礼也。受于其家,对使人拜 受于家也。其门,大夫之门也。矙,窥也。阳货于鲁为大夫, 孔子为士,故以此物及其不在而馈之,欲其来拜而见之也。先, 谓先来加礼也。曾子曰 :‘胁肩谄笑,病于夏畦。’子路曰:

  ‘未同而言,观其色赧赧然,非由之所知也。’由是观之,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。”胁,?业反。赧,奴简反。胁肩,竦 体。谄笑,强笑。皆小人侧媚之态也。病,劳也。夏畦,夏月 治畦之人也。言为此者,其劳过于夏畦之人也。未同而言,与 人未合而强与之言也。赧赧,惭而面赤之貌。由,子路名。言 非己所知,甚恶之之辞也。孟子言由此二言观之,则二子之所 养可知,必不肯不俟其礼之至,而辄往见之也。此章言圣人礼 义之中正,过之者伤于迫切而不洪,不及者沦于污贱而可耻。

  戴盈之曰 :“什一,去关市之征,今兹未能。请轻之,以待来年,然后已,何如?”去,上声。盈之,亦宋大夫也。什 一,井田之法也。关市之征,商贾之税也。已,止也。孟子曰: 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 :‘是非君子之道 。’ 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,然后已。’攘,如羊反。 攘,物自来而取之也。损,减也。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 待来年 。”知义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。与月攘一鸡何以异哉?

  公都子曰 :“外人皆称夫子好辩,敢问何也?”孟子曰:

  “予岂好辩哉?予不得已也。好,去声,下同。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乱。治,去声。生,谓生民也。一治一乱,气化盛衰, 人事得失,反复相寻,理之常也。当尧之时,水逆行,泛滥于 中国。蛇龙居之,民无所定。下者为巢,上者为营窟。书曰:

  ‘洚水警余。’洚水者,洪水也。洚,音降,又胡贡、胡工二反。水逆行,下流壅塞,故水倒流而旁溢也。下,下地。上, 高地也。营窟,穴处也。书虞书大禹谟也。洚水,洚洞无涯之 水也。警,戒也。此一乱也。使禹治之,禹掘地而注之海,驱 蛇龙而放之菹。水由地中行,江、淮、河、汉是也。险阻既远, 鸟兽之害人者消,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。菹,侧鱼反。掘地, 掘去壅塞也。菹,泽生草者也。地中,两涯之间也。险阻,谓 水之泛滥也。远,去也。消,除也。此一治也。尧舜既没,圣 人之道衰。暴君代作,坏宫室以为污池,民无所安息;弃田以 为园囿,使民不得衣食。邪说暴行又作,园囿、污池、沛泽多 而禽兽至。及纣之身,天下又大乱。坏,音怪。行,去声,下 同。沛,蒲内反。暴君,谓夏太康、孔甲、履癸、商武乙之类 也。宫室,民居也。沛,草木之所生也。泽,水所钟也。自尧 舜没至此,治乱非一,及纣而又一大乱也。周公相武王,诛纣 伐奄,三年讨其君,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。灭国者五十,驱虎、 豹、犀、象而远之。天下大悦。书曰 :‘丕显哉,文王谟!丕 承哉,武王烈!佑启我后人,咸以正无缺 。’相,去声。奄, 平声。奄,东方之国,助纣为虐者也。飞廉,纣幸臣也。五十 国,皆纣党虐民者也。书周书君牙之篇。丕,大也。显,明也。 谟,谋也。承,继也。烈,光也。佑,助也。启,开也。缺, 坏也。此一治也。世衰道微,邪说暴行有作,臣弒其君者有之, 子弒其父者有之。有作之有,读为又,古字通用。此周室东迁 之后,又一乱也。孔子惧,作春秋。春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 孔子曰:‘知我者其惟春秋乎!罪我者其惟春秋乎!’胡氏曰: “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。惇典、庸礼、命德、讨罪,其大要 皆天子之事也。知孔子者,谓此书之作,遏人欲于横流,存天 理于既灭,为后世虑,至深远也。罪孔子者,以谓无其位而托 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,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,则戚矣。” 愚谓孔子作春秋以讨乱贼 ,则致治之法垂于万世,是亦一治 也。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,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 天下之言,不归杨,则归墨。杨氏为我,是无君也;墨氏兼爱, 是无父也。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。公明仪曰 :‘庖有肥肉,厩 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 。’杨墨之道 不息,孔子之道不着,是邪说诬民,充塞仁义也。仁义充塞, 则率兽食人,人将相食。横、为,皆去声。莩,皮表反。杨朱 但知爱身,而不复知有致身之义,故无君;墨子爱无差等,而 视其至亲无异众人,故无父。无父无君,则人道灭绝,是亦禽 兽而已。公明仪之言,义见首篇。充塞仁义,谓邪说遍满,妨 于仁义也。孟子引仪之言,以明杨墨道行,则人皆无父无君, 以陷于禽兽,而大乱将起,是亦率兽食人而人又相食也。此又 一乱也。吾为此惧,闲先圣之道,距杨墨,放淫辞,邪说者不 得作。作于其心,害于其事;作于其事,害于其政。圣人复起, 不易吾言矣。为,去声。复,扶又反。闲,卫也。放,驱而远 之也。作,起也。事,所行。政,大体也。孟子虽不得志于时, 然杨墨之害,自是灭息,而君臣父子之道,赖以不坠。是亦一 治也。程子曰 :“杨墨之害,甚于申韩:佛氏之害,甚于杨墨。 盖杨氏为我疑于义,墨氏兼爱疑于仁,申韩则浅陋易见。故孟 子止辟杨墨,为其惑世之甚也。佛氏之言近理,又非杨墨之比, 所以为害尤甚 。”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,周公兼夷狄驱猛兽 而百姓宁,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。抑,止也。兼,幷之也, 总结上文也。诗云 :‘戎狄是膺,荆舒是惩,则莫我敢承。’ 无父无君,是周公所膺也。说见上篇。承,当也。我亦欲正人 心,息邪说,距诐行,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;岂好辩哉?予不 得已也。行、好,皆去声。诐、淫,解见前篇。辞者,说之详 也。承,继也。三圣,禹、周公、孔子也。盖邪说横流,坏人 心术,甚于洪水猛兽之灾,惨于夷狄篡弒之祸,故孟子深惧而 力救之。再言岂好辩哉,予不得已也,所以深致意焉。然非知 道之君子,孰能真知其所以不得已之故哉?能言距杨墨者,圣 人之徒也 。”言苟有能为此距杨墨之说者,则其所趋正矣,虽 未必知道,是亦圣人之徒也。孟子既答公都子之问,而意有未 尽,故复言此。盖邪说害正,人人得而攻之,不必圣贤;如春 秋之法,乱臣贼子,人人得而讨之,不必士师也。圣人救世立 法之意,其切如此。若以此意推之,则不能攻讨,而又唱为不 必攻讨之说者 ,其为邪诐之徒 ,乱贼之党可知矣。尹氏曰: “学者于是非之原,亳厘有差,则害流于生民,祸及于后世, 故孟子辨邪说如是之严,而自以为承三圣之功也。当是时,方 且以好辩目之,是以常人之心而度圣贤之心也 。”

  匡章曰 :“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?居于陵,三日不食,耳无闻,目无见也。井上有李,螬食实者过半矣,匍匐往将食之, 三咽,然后耳有闻,目有见 。”于,音乌。下于陵同。螬,音 曹。咽,音宴。匡章、陈仲子,皆齐人也。廉,有分辨,不苟 取也。于陵,地名。螬,蛴螬虫也。匍匐,言无力不能行也。 咽,吞也。孟子曰 :“于齐国之士,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。虽 然,仲子恶能廉?充仲子之操,则蚓而后可者也。擘,薄厄反。 恶,平声。蚓,音引。巨擘,大指也。言齐人中有仲子,如众 小指中有大指也。充,推而满之也。操,所守也。蚓,丘蚓也。 言仲子未得为廉也,必若满其所守之志,则惟丘蚓之无求于世, 然后可以为廉耳。夫蚓,上食槁壤,下饮黄泉。仲子所居之室, 伯夷之所筑与?抑亦盗跖之所筑与?所食之粟,伯夷之所树与? 抑亦盗跖之所树与?是未可知也 。”夫,音扶。与,平声。槁 壤,干土也。黄泉,浊水也。抑,发语辞也。言蚓无求于人而 自足,而仲子未免居室食粟,若所从来或有非义,则是未能如 蚓之廉也。曰:“是何伤哉?彼身织屦,妻辟纑,以易之也。” 辟,音壁。纑,音卢。辟,绩也。纑,练麻也。曰 :“仲子, 齐之世家也。兄戴,盖禄万钟。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, 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,辟兄离母,处于于陵。他日归, 则有馈其兄生鹅者,己频顣曰 :‘惡用是??者為哉?’他日, 其母杀是鹅也,与之食之。其兄自外至,曰:‘是??之肉也。’ 出而哇之。盖,音合。辟,音避。频,与颦同。顣,与蹙同, 子六反。恶,平声。?,魚一反。哇,音蛙。世家,世卿之家。 兄名戴,食采于盖,其入万钟也。归,自于陵归也。己,仲子 也。??,鵝聲也。频顣而言,以其兄受馈为不义也。哇,吐 之也。以母则不食,以妻则食之;以兄之室则弗居,以于陵则 居之。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?若仲子者,蚓而后充其操者也。” 言仲子以母之食、兄之室,为不义而不食不居,其操守如此。 至于妻所易之粟,于陵所居之室,既未必伯夷之所为,则亦不 义之类耳。今仲子于此则不食不居,于彼则食之居之,岂为能 充满其操守之类者乎?必其无求自足,如丘蚓然,乃为能满其 志而得为廉耳,然岂人之所可为哉?范氏曰 :“天之所生,地 之所养,惟人为大。人之所以为大者,以其有人伦也。仲子避 兄离母,无亲戚君臣上下,是无人伦也。岂有无人伦而可以为 廉哉?”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