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荀子

作者:荀况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5 03:44

荀子 君道篇第十二


  有乱君,无乱国;有治人,无治法,羿之法非亡也,而羿不世中;禹之法犹存,而夏不世王。故法不能独立,类不能自 行;得其人则存,失其人则亡。法者、治之端也;君子者、法 之原也。故有君子,则法虽省,足以遍矣;无君子,则法虽具, 失先后之施,不能应事之变,足以乱矣。不知法之义,而正法 之数者,虽博临事必乱。故明主急得其人,而闇主急得其埶。 急得其人,则身佚而国治,功大而名美,上可以王,下可以霸; 不急得其人,而急得其埶,则身劳而国乱,功废而名辱,社稷 必危。故君人者,劳于索之,而休于使之。书曰 :“惟文王敬 忌,一人以择 。”此之谓也。

  合符节,别契券者,所以为信也;上好权谋,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。探筹、投钩者,所以为公也;上好曲私, 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。衡石称县者,所以为平也;上好覆倾, 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。斗斛敦概者,所以为啧也;上好贪利, 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,以无度取于民。故械数者,治 之流也,非治之原也;君子者,治之原也。官人守数,君子养 原;原清则流清,原浊则流浊。故上好礼义,尚贤使能,无贪 利之心,则下亦将綦辞让,致忠信,而谨于臣子矣。如是则虽 在小民,不待合符节,别契券而信,不待探筹投钩而公,不待 冲石称县而平,不待斗斛敦概而啧。故赏不用而民劝,罚不用 而民服,有司不劳而事治,政令不烦而俗美。百姓莫敢不顺上 之法,象上之志,而劝上之事,而安乐之矣。故借歛忘费,事 业忘劳,寇难忘死,城郭不待饰而固,兵刃不待陵而劲,敌国 不待服而诎,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,夫是之谓至平。诗曰 : “王犹允塞,徐方既来。”此之谓也。

  请问为人君?曰:以礼分施,均遍而不偏。请问为人臣?曰:以礼侍君,忠顺而不懈。请问为人父?曰:宽惠而有礼。 请问为人子?曰:敬爱而致文。请问为人兄?曰:慈爱而见友。 请问为人弟?曰:敬诎而不苟。请问为人夫?曰:致功而不流, 致临而有辨。请问为人妻?曰:夫有礼则柔从听侍,夫无礼则 恐惧而自竦也。此道也,偏立而乱,俱立而治,其足以稽矣。 请问兼能之奈何?曰:审之礼也。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 天下,动无不当也。故君子恭而不难,敬而不巩,贫穷而不约, 富贵而不骄,并遇变态而不穷,审之礼也。故君子之于礼,敬 而安之;其于事也,径而不失;其于人也,寡怨宽裕而无阿; 其为身也,谨修饰而不危;其应变故也,齐给便捷而不惑;其 于天地万物也,不务说其所以然,而致善用其材;其于百官之 事伎艺之人也,不与之争能,而致善用其功;其待上也,忠顺 而不懈;其使下也,均遍而不偏;其交游也,缘类而有义;其 居乡里也,容而不乱。是故穷则必有名,达则必有功,仁厚兼 覆天下而不闵,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,血气和平,志意广 大,行义塞于天地之间,仁智之极也。夫是之谓圣人;审之礼 也。

  请问为国?曰闻修身,未尝闻为国也。君者仪也,民者景也,仪正而景正。君者盘也, 民者水也,盘圆而水圆。君者 盂也,盂方而水方。君射则臣决。楚庄王好细腰,故朝有饿人。 故曰:闻修身,未尝闻为国也。

  君者,民之原也;原清则流清,原浊则流浊。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,不能利民,而求民之亲爱己,不可得也。民不亲 不爱,而求为己用,为己死,不可得也。民不为己用,不为己 死,而求兵之劲,城之固,不可得也。兵不劲,城不固,而求 敌之不至,不可得也。敌至而求无危削,不灭亡,不可得也。 危削灭亡之情,举积此矣,而求安乐,是狂生者也。狂生者, 不胥时而落。故人主欲强固安乐,则莫若反之民;欲附下一民, 则莫若反之政;欲修政美俗,则莫若求其人。彼或蓄积而得之 者不世绝。彼其人者,生乎今之世,而志乎古之道。以天下之 王公莫好之也,然而是子独好之;以天下之民莫为之也,然而 是子独为之。好之者贫,为之者穷,然而是子犹将为之也,不 为少顷辍焉。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,所以失之,知国之 安危臧否,若别白黑。是其人也,大用之,则天下为一,诸侯 为臣;小用之,则威行邻敌;纵不能用,使无去其疆域,则国 终身无故。故君人者,爱民而安,好士而荣,两者无一焉而亡。 诗曰 :“介人维藩,大师为垣。”此之谓也。

  道者,何也?曰:君之所道也。君者,何也?曰:能群也。能群也者,何也?曰:善生养人者也,善班治人者也,善显设 人者也,善藩饰人者也。善生养人者人亲之,善班治人者人安 之,善显设人者人乐之,善藩饰人者人荣之。四统者俱,而天 下归之,夫是之谓能群。不能生养人者,人不亲也;不能班治 人者,人不安也;不能显设人者,人不乐也;不能藩饰人者, 人不荣也。四统者亡,而天下去之,夫是之谓匹夫。故曰:道 存则国存,道亡则国亡。省工贾,众农夫,禁盗贼,除奸邪: 是所以生养之也。天子三公,诸侯一相,大夫擅官,士保职, 莫不法度而公:是所以班治之也。论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, 皆使人载其事,而各得其所宜,上贤使之为三公,次贤使之为 诸侯,下贤使之为士大夫:是所以显设之也。修冠弁衣裳,黼 黻文章,琱琢刻镂,皆有等差:是所以藩饰之也。故由天子至 于庶人也,莫不骋其能,得其志,安乐其事,是所同也;衣暖 而食充,居安而游乐,事时制明而用足,是又所同也。若夫重 色而成文章,重味而成珍备,是所衍也。圣王财衍,以明辨异, 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,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。上在王公之朝, 下在百姓之家,天下晓然皆知其所以为异也,将以明分达治而 保万世也。故天子诸侯无靡费之用,士大夫无流淫之行,百吏 官人无怠慢之事,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,无盗贼之罪,其能以 称义遍矣。故曰:治则衍及百姓,乱则不足及王公。此之谓也。

  至道大形:隆礼至法则国有常,尚贤使能则民知方,纂论公察则民不疑,赏克罚偷则民不怠,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;然 后明分职 ,序事业,材技官能,莫不治理,则公道达而私门 塞矣,公义明而私事息矣:如是,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,贪 利者退而廉节者起。书曰:“先时者杀无赦,不逮时者杀无赦。” 人习其事而固,人之百事, 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。 故职分而民不慢,次定而序不乱,兼听齐明而百姓不留:如是, 则臣下百吏至于庶人,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,诚能而后敢受职; 百姓易俗,小人变心,奸怪之属莫不反悫:夫是之谓政教之极。 故天子不视而见,不听而聪,不虑而知,不动而功,块然独坐 而天下从之如一体,如四胑之从心: 夫是之谓大形。诗曰 : “温温恭人,维德之基。”此之谓也。

  为人主者,莫不欲强而恶弱,欲安而恶危,欲荣而恶辱,是禹桀之所同也。要此三欲,辟此三恶,果何道而便?曰:在 慎取相,道莫径是矣。故知而不仁,不可;仁而不知,不可; 既知且仁,是人主之宝也,王霸之佐也。不急得,不知;得而 不用,不仁。无其人而幸有其功,愚莫大焉。今人主有大患: 使贤者为之,则与不肖者规之;使知者虑之,则与愚者论之; 使修士行之,则与污邪之人疑之,虽欲成功,得乎哉!譬之, 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,惑莫大焉!语曰:好女之色,恶 者之孽也;公正之士,众人之痤也;修道之人,污邪之贼也。 今使污邪之人,论其怨贼,而求其无偏,得乎哉!譬之,是犹 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,乱莫大焉。

  故古之人为之不然:其取人有道,其用人有法。取人之道,参之以礼;用人之法,禁之以等。行义动静,度之以礼;知虑 取舍,稽之以成;日月积久,校之以功,故卑不得以临尊,轻 不得以县重,愚不得以谋知,是以万举而不过也。故校之以礼, 而观其能安敬也;与之举措迁移,而观其能应变也;与之安燕, 而观其能无流慆也;接之以声色、权利、忿怒、患险,而观其 能无离守也。彼诚有之者,与诚无之者,若白黑然,可诎邪哉! 故伯乐不可欺以马,而君子不可欺以人,此明王之道也。

  人主欲得善射--射远中微者,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。内不可以阿子弟,外不可以隐远人,能中是者取之;是岂不必得 之之道也哉!虽圣人不能易也。欲得善驭--及速致远者,一 日而千里,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。内不可以阿子弟,外不可 以隐远人,能致是者取之;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!虽圣人不 能易也。欲治国驭民,调壹上下,将内以固城,外以拒难,治 则制人,人不能制也;乱则危辱灭亡,可立而待也。然而求卿 相辅佐,则独不若是其公也,案唯便嬖亲比己者之用也,岂不 过甚矣哉!故有社稷者,莫不欲强,俄则弱矣;莫不欲安,俄 则危矣;莫不欲存,俄则亡矣。古有万国,今有十数焉,是无 他故,莫不失之是也。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,无私人以官 职事业,是何也?曰:本不利于所私也。彼不能而主使之,则 是主闇也;臣不能而诬能,则是臣诈也。主闇于上,臣诈于下, 灭亡无日,俱害之道也。夫文王非无贵戚也,非无子弟也,非 无便嬖也,倜然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,岂私之也哉!以为亲 邪?则周姬姓也,而彼姜姓也;以为故邪?则未尝相识也;以 为好丽邪?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,齿军然而齿堕矣。然而用之者, 夫文王欲立贵道,欲白贵名,以惠天下,而不可以独也。非于 是子莫足以举之,故举是子而用之。于是乎贵道果立,贵名果 白,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。周之子孙,苟 非狂惑者,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,如是者能爱人也。故举天下 之大道,立天下之大功,然后隐其所怜所爱,其下犹足以为天 下之显诸侯。故曰: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,闇主则必危其所爱。 此之谓也。

  墙之外,目不见也;里之前,耳不闻也;而人主之守司,远者天下,近者境内,不可不略知也。天下之变,境内之事, 有弛易齵差者矣,而人主无由知之,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。耳 目之明,如是其狭也;人主之守司,如是其广也;其中不可以 不知也,如是其危也。然则人主将何以知之?曰:便嬖左右者, 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向也,不可不早具也。故人主必 将有便嬖左右足信者,然后可。其知惠足使规物,其端诚足使 定物,然后可;夫是之谓国具。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, 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。如是,国者,事物之至也如泉原, 一物不应,乱之端也。故曰:人主不可以独也。卿相辅佐,人 主之基杖也,不可不早具也。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, 然后可。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,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,然后可; 夫是之谓国具。四邻诸侯之相与,不可以不相接也,然而不必 相亲也,故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远方者,然后可。其辩 说足以解烦,其知虑足以决疑,其齐断足以距难,不还秩,不 反君,然而应薄扞患,足以持社稷,然后可,夫是之谓国具。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,谓之闇;无卿相辅佐足任使者,谓 之独;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人,谓之孤;孤独而晻,谓之危。 国虽若存,古之人曰亡矣。诗曰 :“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” 此之谓也。

  材人:愿悫拘录,计数纤啬,而无敢遗丧,是官人使吏之材也。修饬端正,尊法敬分,而无倾侧之心,守职修业,不敢 损益,可传世也,而不可使侵夺,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。知隆 礼义之为尊君也,知好士之为美名也,知爱民之为安国也,知 有常法之为一俗也,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,知务本禁末之为 多材也,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便于事也,知明制度,权物称用 之为不泥也,是卿相辅佐之材也,未及君道也。能论官此三材 者而无失其次,是谓人主之道也。若是则身佚而国治,功大而 名美,上可以王,下可以霸,是人主之要守也。人主不能论此 三材者,不知道此道,安值将卑埶出劳,并耳目之乐,而亲自 贯日而治详,一日而曲辨之,虑与臣下争小察而綦偏能,自古 及今,未有如此而不乱者也。是所谓视乎不可见,听乎不可闻, 为乎不可成,此之谓也。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