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貞觀政要

作者:吳兢   发表时间:2024-06-29 18:34

崇儒學第二十七


  太宗初踐阼,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館,精選天下文儒,令以本官兼署學士,給以五品珍膳,更日宿直,以聽朝之隙引入內殿,討論墳典,商略政事,或至夜分乃罷。又詔勳賢三品以上子孫爲弘文學生。

  貞觀二年,詔停周公爲先聖,始立孔子廟堂于國學,稽式舊典,以仲尼爲先聖,顔子爲先師,兩邊俎豆幹戚之容,始備於茲矣。是歲大收天下儒士,賜帛給傳,令詣京師,擢以不次,布在廊廟者甚衆。學生通一大經以上,鹹得署吏。國學增築學舍四百余間,國子、太學、四門、廣文亦增置生員,其書、算各置博士、學生,以備衆藝。太宗又數幸國學,令祭酒、司業、博士講論,畢,各賜以束帛。四方儒生負書而至者,蓋以千數。俄而吐蕃及高昌、高麗、新羅等諸夷酋長,亦遣子弟請入於學。於是國學之內,鼓篋升講筵者,幾至萬人,儒學之興,古昔未有也。

  貞觀十四年詔曰:“梁皇侃、褚仲都,周熊安生、沈重,陳沈文阿、周弘正、張譏,隋何妥、劉炫,並前代名儒,經術可紀,加以所在學徒,多行其講疏,宜加優賞,以勸後生,可訪其子孫見在者,錄姓名奏聞。”二十一年詔曰:“左丘明、卜子夏、公羊高、谷梁赤、伏勝、高堂生、戴聖、毛萇、孔安國、劉向、鄭衆、杜子春、馬融、盧植、鄭玄、服虔、何休、王肅、王弼、杜預、范寧等二十有一人,並用其書,垂于國胄,既行其道,理合褒崇。自今有事於太學,可並配享尼父廟堂。”其尊儒重道如此。

  貞觀二年,太宗謂侍臣曰:“爲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用非其才,必難致治。今所任用,必須以德行、學識爲本。”諫議大夫王珪曰:“人臣若無學業,不能識前言往行,豈堪大任?漢昭帝時,有人詐稱衛太子,聚觀者數萬人,衆皆致惑。雋不疑斷以蒯聵之事。昭帝曰: ‘公卿大臣,當用經術明于古義者,此則固非刀筆俗吏所可比擬。’”上曰:“信如卿言。”

  貞觀四年,太宗以經籍去聖久遠,文字訛謬,詔前中書侍郎顔師古于秘書省考定五經。及功畢,複詔尚書左仆射房玄齡集諸儒重加詳議。時諸儒傳習師說,舛謬已久,皆共非之,異端蜂起。而師古輒引晉、宋以來古本,隨方曉答,援據詳明,皆出其意表,諸儒莫不歎服。太宗稱善者久之,賜帛五百匹,加授通直散騎常侍,頒其所定書於天下,令學者習焉。太宗又以文學多門,章句繁雜,詔師古與國子祭酒孔穎達等諸儒,撰定五經疏義,凡一百八十卷,名曰《五經正義 》,付國學施行。

  太宗嘗謂中書令岑文本曰:“夫人雖稟定性,必須博學以成其道,亦猶蜃性含水,待月光而水垂;木性懷火,待燧動而焰發;人性含靈,待學成而爲美。是以蘇秦刺股,董生垂帷。不勤道藝,則其名不立。”文本對曰:“夫人性相近,情則遷移,必須以學飭情,以成其性。《禮》雲:‘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不知道。’所以古人勤于學問,謂之懿德。”

上一页:貪鄙第二十六

下一页:文史第二十八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