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颜氏家训

作者: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6 13:25

卷第六 书证

书证第十七


  诗云 :“参差荇菜。”尔雅云:“荇,接余也。”字或为莕。先儒解释皆云:水草,圆叶细茎,随水浅深。今是水悉有 之,黄花似莼,江南俗亦呼为猪莼,或呼为荇菜。刘芳具有注 释。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,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,呼人苋为 人荇,亦可笑之甚。

  诗云 :“谁谓荼苦?”尔雅、毛诗传并以荼,苦菜也。又礼云 :“苦菜秀。案:易统通卦验玄图曰:“苦菜生于寒秋, 更冬历春,得夏乃成 。”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。一名游冬,叶 似苦苣而细,摘断有白汁,花黄似菊。江南别有苦菜,叶似酸 浆,其花或紫或白,子大如珠,熟时或赤或黑,此菜可以释劳。 案:郭璞注尔雅,此乃蘵黄蒢也。今河北谓之龙葵。梁世讲礼 者,以此当苦菜;既无宿根,至春方生耳,亦大误也。又高诱 注吕氏春秋曰 :“荣而不实曰英。”苦菜当言英,益知非龙葵 也。

  诗云 :“有杕之杜 。”江南本并木傍施大,传曰:“杕,独貌也 。”徐仙民音徒计反。说文曰:“杕,树貌也。”在木 部。韵集音次第之第,而河北本皆为夷狄之狄,读亦如字,此 大误也。

  诗云 :“駉駉牡马。”江南书皆作牝牡之牡,河北本悉为放牧之牧。邺下博士见难云 :“駉颂既美僖公牧于垧野之事, 何限騲骘乎?”余答曰 :“案:毛传云:‘駉駉,良马腹干肥 张也 。’其下又云:‘诸侯六闲四种:有良马,戎马,田马, 驽马 。’若作放牧之意,通于牝牡,则不容限在良马独得駉駉 之称。良马,天子以驾玉辂,诸侯以充朝聘郊祀,必无騲也。 周礼圉人职 :‘良马,匹一人。驽马,丽一人。’圉人所养, 亦非騲也;颂人举其强骏者言之,于义为得也。易曰 :‘良马 逐逐 。’左传云:‘以其良马二。’亦精骏之称,非通语也。 今以诗传良马 ,通于牧騲,恐失毛生之意,且不见刘芳义证 乎?”

  月令云 :“荔挺出。”郑玄注云:“荔挺,马薤也。”说文云 :“荔,似蒲而小,根可为刷。”广雅云:“马薤,荔也。 “通俗文亦云马蔺。易统通卦验玄图云:“荔挺不出,则国多 火灾 。”蔡邕月令章句云:“荔似挺。”高诱注吕氏春秋云: “荔草挺出也。”然则月令注荔挺为草名,误矣。河北平泽率 生之。江东颇有此物,人或种于阶庭,但呼为旱蒲,故不识马 薤。讲礼者乃以为马苋;马苋堪食,亦名豚耳,俗名马齿。江 陵尝有一僧,面形上广下狭;刘缓幼子民誉,年始数岁,俊晤 善体物,见此僧云 :“面似马苋。”其伯父绦因呼为荔挺法师。 绦亲讲礼名儒,尚误如此。

  诗云 :“将其来施施。”毛传云:“施施,难进之意。”郑笺云 :“施施,舒行貌也。”韩诗亦重为施施。河北毛诗皆 云施施。江南旧本,悉单为施,俗遂是之,恐为少误。

  诗云 :“有渰萋萋,兴云祁祁。”毛传云:“渰,阴云貌。萋萋,云行貌。祁祁,徐貌也 。”笺云:“古者,阴阳和,风 雨时,其来祁祁然,不暴疾也 。”案:渰已是阴云,何劳复云 “兴云祁祁”耶?“云”当为“雨”,俗写误耳 。班固灵台诗 云 :“三光宣精,五行布序,习习祥风,祁祁甘雨。”此其证 也。

  礼云 :“定犹豫,决嫌疑。”离骚曰:“心犹豫而狐疑。“先儒未有释者。案:尸子曰:“五尺犬为犹。”说文云:“ 陇西谓犬子为犹 。”吾以为人将犬行,犬好豫在人前,待人不 得,又来迎候,如此返往,至于终日,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, 故称犹豫。或以尔雅曰 :“犹如麂,善登木。”犹,兽名也, 既闻人声,乃豫缘木,如此上下,故称犹豫。狐之为兽,又多 猜疑,故听河冰无流水声,然后敢渡。今俗云 :“狐疑,虎卜。 “则其义也。

  左传曰 :“齐侯痎,遂痁。”说文云:“痎,二日一发之疟。痁,有热疟也 。”案:齐侯之病,本是间日一发,渐加重 乎故,为诸侯忧也。今北方犹呼痎疟,音皆。而世间传本多以 痎为疥,杜征南亦无解释,徐仙民音介,俗儒就为通云 :“病 疥,令人恶寒,变而成疟 。”此臆说也。疥癣小疾,何足可论, 宁有患疥转作疟乎?

  尚书曰:“惟影响。”周礼云:“土圭测影,影朝影夕。“孟子曰:“图影失形。”庄子云:“罔两问影。”如此等字, 皆当为光景之景。凡阴景者,因光而生,故即谓为景。淮南子 呼为景柱,广雅云 :“晷柱挂景。”并是也。至晋世葛洪字苑, 傍始加影(去掉景),音于景反。而世间辄改治尚书、周礼、庄、 孟从葛洪字,甚为失矣。

  太公六韬,有天陈、地陈 、人陈、云鸟之陈。论语曰 :“卫灵公问陈于孔子。”左传:“为鱼丽之陈。”俗本多作阜 傍车乘之车。案诸陈队,并作陈、郑之陈。夫行陈之义,取于 陈列耳,此六书为假借也,苍、雅及近世字书,皆无别字;唯 王羲之小学章,独阜傍作车,纵复俗行,不宜追改六韬、论语、 左传也。

  诗云 :“黄鸟于飞,集于灌木。”传云:“灌木,丛木也。“此乃尔雅之文,故李巡注曰:“木丛生曰灌。”尔雅末章又 云 :“木族生为灌。”族亦丛聚也。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 之丛,而古丛字似最字,近世儒生,因改为最,解云 :“木之 最高长者 。”案:众家尔雅及解诗无言此者,唯周续之毛诗注, 音为徂会反,刘昌宗诗注,音为在公反,又祖会反:皆为穿凿, 失尔雅训也。

  “也”是语已及助句之辞,文籍备有之矣。河北经传,悉略此字,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 ,至如 “伯也执殳”,“于旅也 语”,“回也屡空”,“风,风也,教也”,及诗传云 :“不戢, 戢也;不傩,傩也 。”“不多,多也。”如斯之类,傥削此文, 颇成废阙。诗言 :“青青子衿。”传曰:“青衿,青领也,学 子之服 。”按:古者,斜领下连于衿,故谓领为衿。孙炎、郭 璞注尔雅,曹大家注列女传,并云 :“衿,交领也。”邺下诗 本,既无“也”字,群儒因谬说云 :“青衿、青领,是衣两处 之名,皆以青为饰 。”用释“青青”二字,其失大矣!又有俗 学,闻经传中时须也字,辄以意加之,每不得所,益成可笑。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