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折
【雁兒落】 他下的你下的,你有義他無義。人無害虎心,虎有傷人意。
(楊彪云)那董卓自謂威權在手,覰得漢家天下,旦夕可圖。豈知有這今日?(正末唱)
【得勝令】 方通道天網自恢恢,業重禍相隨。他認做威福長堪假,怎知道江山不可移?今日個燃臍,也是他自做下舀天罪。我和你揚眉,不枉了舍殘生救主危。
(楊彪云)今日此舉, 若非司徒定計,豈能成功?小官即當奏知聖人,重加封賞。(正末云)托賴天子洪福,王允何功之有?(唱)
【挂玉鈎】 這都是天地神靈暗護持,因此上感動的英雄輩。(楊彪云)我想董卓倚恃呂布,結爲養子,怎麽就肯歸順朝廷,共討此賊,卻是爲何?(正末唱)誰承望義女貂蟬正是呂布妻, 他不合相調戲。(楊彪云)這事我已盡知了。 但呂布一個便要報仇,那李肅也是董卓的養子, 爲何都肯順俺?(正末云)那董卓爲貂蟬之故,差李肅擒拿呂布,到我府中,被我把幾句忠義的說話激發他,連李肅也不忿其事。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,皆二人之力也。(唱)呂布有蓋世威,李肅有沖天氣。若非他歸順廠皇朝,誰與咱剿滅這奸賊?
(楊彪云)既如此,小官便當奏知聖人,敘功行賞者。(下)(蔡邕云)當日蔡邕曾說來,道這董卓必死於呂布之手。若要離間他父子,必用美女連環之計。不知老司徒可還記得否?(正末云)果然如學士所料。(唱)
【水仙子】 元來那風道人擲布本仙機,蔡學士你爲謀早預知。董太師果斷送在連環計,呂溫侯有膽力,如今個楊太尉奏上丹墀。(楊彪上,云)你衆官望闕跪者,聽聖人的命。(正末同衆跪科)(楊彪云)卓本關西一武騎,自恃雄豪足蓋世。親提健卒入朝來,眼底全無漢皇帝。攬權擅威行不道,納用子妻如狗彘。腹心牙爪盡崩離,已知此虜爲天棄。即今斬首銀台門,焚屍長安正厥罪。蔡邕學士多智謀,往來其間用遊說。特加禮部侍郎銜,兼掌中書知誥制。呂布訂賊建首功,封王出鎮幽燕地。其妻貂蟬亦國君,隨夫之爵身榮貴。李肅曾是卓家奴,晚能自拔來歸義。可以驃騎大將軍,仍領羽林作環衛。老臣王允懷主憂,當筵巧使連環計。是用報卿左丞相,與國同休永無替。(衆謝恩科)(王允云)臣允老矣,恐不能久在朝端,扶助主上。(唱)願聖主千年壽,保皇家萬代基,容王允可便拂袖而歸。(衆下)
題目 銀台門詐傳授禪文
正名 錦雲堂暗定連環計
(李肅戎裝上,詩云)太山頂上刀磨缺,北海波中馬飲枯。男兒三十不遂意,枉做堂堂大丈夫。某乃白袍李肅是也。王允將貂蟬許了俺太師做夫人,誰想呂布這畜生窺見美色,公然敢來調戲。他被俺太師撞破,他倒打上一拳,逃走去了。沒些尊卑,端的情理難容。如今太師著我披袍貫甲,插箭彎弓,務要擒拿呂布,以雪其恨,不免沿路尾著他馬迹追趕去來。(下)(正末上,云)老夫王允,設此連環之計,未知如何也呵。(唱)
【雙調】【新水令】 空著我兩頭三面用心機,則爲這漢江山有人希覬。偏生的銅壺傳漏永,皓月上窗遲。徹夜徘徊,睡不到眼兒內。
(云)這早晚夜半也,可怎生無個資訊來?(唱)
【駐馬聽】 董太師燕約鶯期,歡喜殺肉重千斤新女婿。呂溫侯鸞孤鳳只,煩惱殺情分兩處舊矯妻。貂蟬女淚珠兒滴滿了鳳凰杯,呂溫侯怒風兒吹散了鴛鴦會。因此上自驚疑,則怕那一枝泄漏春消息。
(呂布上,云)俺呂布一拳打倒那老賊,他必然差人來拿我。俺且躲在王司徒府中,與他商議,務要殺了那老賊,奪回貂蟬,才稱我平生之願。這是司徒府門首,待我喚咱。 開門來!開門來!(正末云))這喚門的好似呂布的聲音,這廝敢中計也。(唱)
【步步嬌】 猛聽的門外人聲自慚愧,若不是中了咱家計,怎這等廝琅琅連扣擊?(再做聽科,唱)現如今夜靜更闌是阿誰?忙出去問真實。(云)我開開這門,看是誰咱。(呂布云)老宰輔, 是您孩兒呂布。(正末唱)則見他氣丕丕的斜倚著門兒立。
(云)溫侯,請入家裏來說話。這早晚爲何事到此?(呂布云)老宰輔,因爲那老賊不仁,被呂布一拳打倒了也,特來和老宰輔說知。似這等奸臣賊子,要他何用?不若商量一個計策,使我呂布得報此仇。(正末唱)
【胡十八】 據著我王允的心,怎不替你個奉先氣,枉了你廝幫助,廝扶持,普天下不似那個老無知。行這般所爲,驢馬的見識,這便是出氣力、出氣力落來的。
(呂布做憤怒科,云)我如今一不做二不休,這老賊必死于呂布之手。(正末云)奉先,且不要發惱,再慢慢的商議波。(李肅上,云)某李肅奉太師的將令,著我擒拿呂布,一路尾著他追來。這是王允的私宅,想是他躲在這裏。我試喚門咱。司徒,開門來,開門來。(呂布云)老宰輔,兀的不是李肅喚門哩,必然那老賊著他來拿我。怎生是了?(正末云)不妨事, 你且躲在壁衣後面,待我開門去。(做出見科)(李肅云)王司徒是何道理,你的女孩兒送與太師,便則與太師;若與呂布,便則與呂布。怎麽不明不白,著他父子每胡廝鬧了一夜,被呂布一拳將太師打倒在地,半晌爬不起來。如今奉太師的命,著我領兵擒拿呂布。一路趕著,見他進你這宅子裏來了。你快快獻出來,休要庇護他。莫說太師了不得著惱,便是我李肅也不道的饒了你這老頭兒哩。(正末云)將軍息怒,我想你祖公公李通,也曾在雲台門聚二十八將,漸臺上誅了王莽,扶立起後漢一十二帝。到今二百餘年天下,多虧了你那祖公公李通將軍。你本是忠臣之後,怎生在那賊臣手下?久後擔著萬代臭駡,可不連你那祖公公李通忠孝之名,都沾汙了?想貂蟬原是呂布之妻,董卓見他生得有些顔色,強要納他爲妾。將軍,若是你的妻子董卓也強奪了, 你可意下如何?(李肅云)老司徒,你若不說,我怎得知道?原來是這老賊無恥。倒是呂布兄弟還容忍得過,若我白袍李肅呵,殺了那老賊多時也。如今呂布兄弟在那裏?待我助他一臂之力,同殺那老賊去。(正末云)溫侯,你此時還不出來,待要怎的?(呂布做出見拜科,云)哥哥,你兄弟險氣殺了也。(李肅做扶起科,云)兄弟,原來是這老賊無禮。我助你一臂之力,同殺那老賊去。(正末云)將軍既有此心,可隨我同見聖人去來。(同下)
(楊彪領卒子上,云)老夫楊彪是也。只爲董卓專權,謀遷漢室,著老夫晝夜躊躇,無計所出。這幾日連王司徒也不見來, 好是煩惱人也。(正末同呂布、李肅上,云)此間是楊太尉門首。 令人,報復去,道有王司徒要見。(卒子做報,入見科)(楊彪云)司徒,這等慌慌促促而來, 卻是爲何?(正末云)今有呂布、李肅,共肯出力擒拿董卓。老夫特來和老太尉計議。二位將軍現在門外。(楊彪云)既如此,何不請進?(呂布、李肅做入見科)(楊彪云)難得二位將軍有如此忠義之心。若肯扶助漢家,擒拿董卓,小官即當奏知聖人,自有加官重賞。(李肅云)告老太尉得知,俺呂布兄弟將董卓打上一拳,已做騎虎之勢,不兩立了,但是董卓威權太盛,滿朝中那一個不是他爪牙心腹?此舉若非萬全,反取其禍。老太尉當與司徒作速定計,如迅雷一發不及掩耳,方能成事。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,但有出力去處,自當效命, 生死不辭。(楊彪云)將軍說的極是, 吾與司徒已有密計了。請先到銀台門下藏伏,只等宣出詔書,二位將軍便一齊向前,誅討漢賊。則莫大之功成, 不朽之名立矣。(李肅同呂布先下)(楊彪云)喜得呂布與董卓有隙,豈非天敗?只是銀台門授禪的事,須要著人去迎請董卓入朝,還該著那一個官兒去才好?(正末云)必須蔡邕學士去,此賊才不生疑。(楊彪云)是。令人,快請蔡邕學士來者。(卒子云)蔡學士有請。(蔡邕上,詩云)自小生來好撫琴,高山流水號知音。當時不見螳螂事,錯怪東君有殺心。小官蔡邕是也。楊太尉著人相請,須索走一遭去。(卒子做報科)(蔡邕見,云)二位大人召小官來,有何事也?(楊彪云)今日特奉密詔, 著學士迎請董卓入朝授禪。若得賺入朝門,擒拿了董卓,學士之功,非同小可。(蔡邕云)大人放心。小官憑三寸不爛之舌,說董卓入朝,必無他阻。只要二位大人小心著意,共立大功便了。(正末云)且喜蔡學士肯去迎請董卓。吾等即當奏知聖人,頒下詔書, 不可遲也。(同楊彪下)(蔡邕做行科,云)驀過長街, 轉過短陌。此間是太師府門首,我索喚門咱。門裏有人麽?(董卓引李儒、祗候上,云)李儒, 是誰喚門哩?(李儒做聽科云)是學士蔡邕喚門。(董卓云)是蔡邕喚門, 李儒開了這角門兒,著他入來。(李儒云)我開開這門,學士請進。(做見科)(董卓云)蔡邕,此一來爲何?(蔡邕做跪科,云)稟上太師,今日是黃道吉日, 滿朝衆公卿都在銀台門,敦請太師入朝授禪。(董卓做笑科,云)好、好、好,我也有這一日。學士,你是第一功。令人,將朝服來。(李儒做看朝服科,云)今日不可入朝。這朝服都被蟲鼠咬壞了也。若入朝, 必然不利。(董卓云)蔡邕,我不入朝去了。 我這朝服遍身都著蟲鼠咬壞,恐不中麽?(蔡邕云)太師, 此乃是鼎新革故,欲換袞龍袍耳。(董卓云)蔡邕,你是我心腹之人,言者當也。我到銀台門內,便當換了袞龍袍,要那舊朝服何用?蔡邕說的是,李儒說的不是。令人,開了中門者。(李儒做看科,云)太師,今日不可出門,被蜘蛛羅網罩定府門內外。 此一去恐遭羅網之災。(董卓云)蔡邕,我不去了。這其間必然有甚麽詐僞,故見此不吉之兆。(蔡邕云)太師,這也喚做鼎新革故。若到的銀台門登了寶位,便當遮羅天下,這一座私宅也不要他了。(董卓云)學士說的是,李儒說的不是。令人,與我輛起車來。(李儒做看,云)呀,怎麽駟馬車折其一輪?此事大不利。太師, 今日不可登車,這一去敢有去的路,無有來的路也。(蔡邕云)太師到的銀台門,衆公卿接著,便乘五輅之車,何止駟馬?這個也喚做鼎新革故。(董卓云)學士說的是,李儒說的不是。若敢再言,必當斬首。(李儒云)罷、罷、罷,我百般的阻當,不肯聽從。你此一去必遭喪身滅族之禍,那其間休說李儒不曾諫你。(做歎科,云)你的事敗,我也要這性命做甚麽?就今日辭別了太師,不如撞車而死,免遭賊人之手。(做撞死科)(下)(祗侯報,云)報的太師得知,有李儒撞車而死也。(董卓云)嗨,李儒撞車死了。李儒孩兒也, 你好沒福, 你好沒福。(做行科,云)蔡邕,來到朝門之外,怎麽不見百官接駕?(蔡邕云)文武百官都在銀台門裏接待哩。(董卓云)這等,我下了車,步行進銀台門去。(蔡邕云)蔡邕先去報知,領大小官員出來迎接也。(董卓云)你說的是,你說的是。(蔡邕云)我入的這門來。令人,關上門者。(下)(董卓云)可怎生蔡邕進去,將門倒關上了。此事有變,我且回去。(正末同楊彪、蔡邕領卒子上)(正末云)兀那賊臣董卓,你那裏去?你知罪麽?(董卓云)兀那王允,我有何罪?(正末云)蔡邕,你高高的讀那詔書, 賊臣聽者。(蔡邕讀詔書科, 云)皇帝詔曰:“朕以涼德,忝嗣丕基,常隕墜是懼。往者大將軍何進謀除閹宦,妄召賊臣,遂擁兵入朝,竊弄威柄。朕實悔悼於厥心。幸賴祖宗之靈,天殛其惡。可著焚屍通衢,以警中外。其餘徒黨,鹹赦勿問。故茲詔示。”(董卓云)這事不中。只索逃命, 走、走、走。(李肅領卒子上,云)兀那老賊,走那裏去?吃我一槍。(董卓云)好李肅,好李肅,你怎敢刺我?吾兒呂布安在?(呂布沖上,云)老賊休走,吃我一戟!(呂布做刺董卓跌倒科,云)呸,好悔氣,遇這等兩個孝順兒子。一發連夫人貂蟬也著他拿繩子來捆縛了我罷。(李肅、呂布做綁董卓科)(楊彪云)今日誅了董卓, 保安了漢室江山,多虧了老司徒的妙計也。(正末唱)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