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大清三杰

作者:民国·徐哲身著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4 00:42

目录

第六十六回 北阙沐皇恩详陈奏牍 西征谈战略尽在家书


  刘秉璋瞧见徐春荣似有惊愕之色,急问道:“杏林素能镇定,此刻何故这般样子。”

  徐春荣道:“左季帅既然奉旨调督陕甘,去剿捻回等匪,如此大事,何以没有去和曾涤帅商酌一下;至于各省协饷一层,倒还在次。”

  刘秉璋不解道:“左季帅荡平浙省,也是中兴名臣之一。杏林说他未曾去与曾涤帅商量一下,难道他的军事之学,真的不如涤帅不成?”

  徐春荣尚未答话,先把四面一望,见没什么外人,方始说道:“季帅的军事之学,并不亚于涤帅。涤帅自从主持军事以来,抱定稳打稳战,步步脚踏实地行事,虽然稍嫌迂缓,收功较迟。现已平定大局。做总帅的不比别路将帅。中枢倘有挫折,关乎全局,门生佩服他的长处,正是老成持重,得以总揽全军。季帅的军事主见,注重急进,稍觉近于偏锋,胜则见功较速,负则或至一败涂地,不可收拾。现在甘肃一带的匪众,也很猖獗,万里行军,从援不能骤至,正合得着涤帅的那个稳字,方能万无一失。门生是防季帅,倘若果有一点骄气,那就不妥。所以望他去和涤帅斟酌而行。”

  刘秉璋听了方始失讶道:“照杏林的议论,不是季帅此行有些危险了么?”

  徐春荣微摇其头的答道:“这倒不然。门生一则因未研究甘省之事,方才的说话,不过悬揣而已;二则季帅的胆子极壮,胆壮者气必盛。他倒挟其荡平浙省的余威,一到甘省,竟能立奏肤功,也未可知。”

  刘秉璋听说,忽然想起一事,便对徐春荣笑着说道:“杏林方才的说话,乃是据理而论,却未知道季帅现与涤帅很有意见,既有意见,怎么再肯去和涤帅商酌。”刘秉璋说着,把手向着桌上一指道:“杏林快快替他卜上一卦,且看怎样。”

  徐春荣真的去到桌上,先焚上一炷香,然后虔虔诚诚的卜上一卦,一看爻辞,不禁大喜的对着刘秉璋说道:“季帅此行无碍矣。”

  刘秉璋忙看爻辞,只见写着是,公则称心,私未如意,恶兽可除,乳羊堕泪。

  刘秉璋看完,急问徐春荣道:“难道季帅自己竟有不幸不成。”徐春荣摇手道:“既有乳羊字样,或者关于他的下代,也说不定。”

  刘秉璋道:“家事纵不如意,究比国事为轻。”

  徐春荣也想起一件事情,把他双眉微蹙道:“门生在江南大营里的当口,曾九帅因闻季帅总在前后议论涤帅,便对门生说:‘季高从前曾被小人所诬,奉旨通缉归案交官文执办,后来多亏家兄和润芝等等替他斡旋,那桩钦案,倘若不是家兄力托肃顺,季高怎有今日?他现在因为已与家兄的功位相埒,居然旁若无人起来。家兄为人素持犯而不较之旨,我却极不为然。‘曾九帅当时即命门生也替季帅卜上一卦,门生卜的是季帅的家运,那个爻辞之上,说得非常明白,他说季帅性情有些刚愎。曾九帅反而笑了起来道:‘季高的刚愎,连卦上都知道了,这倒有些好笑。’”

  刘秉璋道:“他的家运怎样。”

  徐春荣道:“卦上说季帅有古稀以外的寿数,又说他的长子孝威,少年即有不幸,四子孝同,将来可以做到三品。”徐春荣还待再说,忽见刘秉璋的部将钱玉兴、万应墀两个参将,一齐进来,回禀公事,等得钱万二人公事回毕,刘秉璋又和他们谈起左宗棠奉旨调督陕甘,徐春荣替他卜卦等事。钱玉兴虽是一位武将,却通文墨,平时在那战阵之上,常将所得诗句,寄与徐春荣替他修改。此刻一见刘秉璋谈到卜卦之事,忙对徐春荣说道:“标下对于卜卦的事情,近来方才有些相信,大人的这个文王课,恐怕中国没有第二个了。”

  万应墀笑问钱玉兴此话怎讲?

  钱玉兴道:“我有一次,要向陈玉成那里前去劫营,曾请我们大人替我卜上一卦。卦上说,我去劫营虽能取胜,必要受伤。”钱玉兴说到这里,便把他的靴尖一翘道:“现在我的右脚,带着一点小小残疾,这还不准极了么?”

  刘秉璋、万应墀两个听说,都把各人的舌头伸得老长的道:“这真准得怕人。”

  钱玉兴忽问徐春荣可曾瞧见曾国荃克复金陵的时候,一天正是他的小生日,曾国藩曾题一诗,句子极其清雅。徐春荣摇头道:“这倒没有瞧见。”

  钱玉兴道:“标下却还记得。”说着忙去泐了出来,刘万徐三个一同看是:

  十载艰难下百城,漫天箕斗正纵横;今宵一盏黄花酒,如与阿连庆更生。

  徐春荣便对刘秉璋低声说道:“涤帅的才气已尽,怕他的寿数,不及左季帅呢。”

  刘秉璋忙问大约还有几年?徐春荣掐指一算道:“至多不过七年。”

  刘秉璋道:“从前左季帅曾笑涤帅庸庸厚福,照这样说来,岂不是不能算为厚福了。”

  徐春荣道:“花甲之寿,也可以了。门生自知恐怕还不能到花甲呢。”

  刘秉璋听说,自恃是徐春荣的老师,便倚老卖老的笑骂了一句道:“狗屁,何至如此。”

  刘秉璋这样一骂,钱万徐三个,不觉都一齐笑了起来。后来还是徐春荣先停了笑声道:“这末协饷之事,让门生就下去和藩司商量去。”

  刘秉璋连连点头道:“快去快去。这件事情,我就不管了。”

  徐春荣和钱万二人,一同出了抚台衙门,钱万二人,各去办理各人之事。徐春荣却与藩台筹划妥当,再由刘秉璋移知左宗棠。

  左宗棠在京接到公事,很高兴的对他长子孝威说道:“刘仲良那里,既有徐杏林替他办事,他真厚福不少。”孝威公子笑答道:“徐某人,不知和刘仲良是什么缘分,很有关云长对于刘玄德至死无他的义气。”

  左宗棠也笑着点点头道:“徐杏林自从由孙祝棠荐与刘仲良之后,后来成为师生,这是徐春荣抱着知己之感,连那涤生和沅甫两个,要想奏调用他,他都不肯。沅甫且不说他,涤生本来自称道学,倒说一到两江任上,一位堂堂的制台,竟去坐花船,吃花酒,我却大不为然。”

  孝威左宗棠摇着头,捻着须的说道:“要兴市面,一则不必制台自去操心,自然是地方官的责任。二则这种老气横秋的样子,为父真的瞧不下去。”

  左宗棠说到这里,忽又问道:“你才从家乡来京,我因连日召见,没有工夫问你家事,今天偷闲在此,你那母亲的毛病,莫非真的成为不治之症了么?为父有些不信。”

  孝威公子见问陡然掩面暗泣起来,不能答话。原来左宗棠自平浙江之乱,他那奏报军情的折子,比较别的督抚为多。因为他本是一位折奏折老夫子出身,欢喜自己动笔,折子上的措辞,自然明白晓畅。而且对于甘肃的匪乱虽未明言,可是自告奋勇的态度业已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了。两宫素知他的体魄,壮于曾彭等人,便令他入京陛见,殷殷垂问甘肃的匪乱,他于奏对下来,即上一个折子是:兵部尚书、忠勇巴图鲁、一等恪靖伯、闽浙督臣左宗棠跪奏:为预先设防,据要扼险,立营杜匪,伏乞两宫鉴核事。窃臣奉旨督办闽浙军务,业与各省抚臣暨部下将士,同心戮力,扫荡粤匪,浙江、河南、山西、安徽等省,现已一律肃清,其他各省之余孽,亦见次第敉平,海宇清平,中兴再庆,此乃我文宗显皇帝在天之灵,及两宫宵旰勤劳之所致也。惟大创之后,元气一时未能骤复,亟宜饬下各督抚臣注重民生之事。其次为各省余孽,不无溃蹿各处,联合回匪,尚图死灰复燃,偶不经意,则意外之变,祸可旋踵而至;如北疆山海关,邻于京畿,毋庸留心;南疆虎门、厦门,东疆淞江、海门等处,皆属海防吃紧之地,亦宜添兵设将,以防外人入犯;至于西北疆陕甘等处,捻匪混迹,回翟猖獗,尤为心腹大患。该处若平,太平之兆,永固金汤矣。受国恩深,既有所知,不敢缄默,特此渎奏,不胜悚惶之至。谨奏。

  两宫见了此折,正合防边之意,次日即下上谕,将左宗棠调补陕甘总督,赏加太子太保衔,及紫禁城骑马,并令克日驰驿赴任;又知甘肃地瘠民贫,准其各省协饷。

  左宗棠奉到上谕,正在檄调旧部,预备统率入甘的时候,忽见他的长公子左孝威,单身由籍进京,禀告母病。他知孝威为人,十分纯孝,一身业已弄得形销骨立,不成样儿,很觉不忍,一面命他爱子,且去休息几天,再说家事,一面又去办理陛辞之事,打算从速起程。

  等得大致楚楚,方把孝威公子叫到跟前,问他母亲之病。当时那位孝威公子,一见老父问到母亲的毛病,顿时掩面悲泣起来。左宗棠微微的喟了一声,又命孝威公子坐在他和身边,用手拉开孝威公子的袖子道:“照你样子,你母之病,谅已入了膏肓,为父和你母亲,数十年的忧患夫妻,她既如此病重,为父岂有不愿奏请回籍看她一趟之理。无奈圣恩高厚,限期赴任,为父目下是:只有顾着君臣之义,不能再管夫妇之情的了。“左宗棠的一个了字,刚才出口,可怜他的莹莹老泪,会簌落落的流了下来。

  孝威公子至此,那里还能吞声暗泣,疾忙扑的一声,跪到老父面前,两手紧抱老父的双膝,狂哭起来道:“父亲,母亲倘能马上好好起来,儿子万事全休。若真有个长短,儿子不怕父亲见罪,一定只有殉我母亲的了。”

  左宗棠听了大惊失色的答道:“我儿快快不可存这心思。父母本是并重的,我儿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,那不是平日枉读诗书了么?”

  孝威公子此刻已经哭得昏了过去,神智已失。左宗棠赶忙亲自督饬家人,将他爱子扶到卧室,急去延医诊治。诊治之后,灌下了药,孝威公子方始清醒转来。左宗棠又恳恳切切的劝了孝威公子一番,命他次日遄回原籍,不必再惜银钱,尽管多聘名医,去替你的母亲医治,否则你的母亲,还不怎样,你这个痴孩子,倒要不堪设想了。

  左宗棠说着,即将几封家书,付与孝威公子;并命一个姓卞的幕僚,携着三百两银子,伴送回籍。孝威公子同了姓卞的幕友漏夜赶回湖南湘阴,他的三个兄弟,首先告知母病稍愈,始与卞姓幕僚,略略寒暄,再问父亲在京之事。卞姓幕僚告知大概。

  孝威公子一面把信交与三个兄弟,一面早已入内见他那位病母去了。

  孝宽公子先将一封较厚的家信,拆开一看,只见写着是:捻氛平靖,又晋官衔,行次天津,遵旨入觐。复拜禁城骑马之宠,优待劳臣,可谓至矣。

  惟以西事为急,垂问何时可定,当以进兵运饷之艰,非二三年所能藏事,乃谨对以五年为期,而慈圣犹讶其迟,世人又以为骄。天威咫尺,何敢面欺,揣时度势,应声而对,实自发于不觉,恐五年尚未必敢如愿耳。西事艰险,为古今棘手一端,吾以受恩深重,冒然任之,非敢如赵壮侯自诩,无逾老臣也。尔等可检赵充国传,仔细读之,便知西征之不易

  。现又奏请刘寿卿率部从征。吾近来于涤公多所不满,独于赏拔寿卿一事,最徵卓识,可谓有知人之明,谋国之忠。昔寿卿由皖豫转战各省,涤公尝足其军食以待之,解饷至一百数十万之多,俾其一心办贼,不忧困乏,用能保奏救晋,捍卫京畿,以马当步为天下先,此次捻匪荡平,寿卿实为功首,则又不能不归功于涤公之能以人事君也。

  私交虽有微嫌,于公谊实深敬服,故特奏请奖曾,以励疆吏。大丈夫光明磊落,春秋之义,笔则笔,削则削,乌能以私嫌而害公谊,一概抹煞,类于蔽贤妒能之鄙夫哉。人之以我与曾有龃龉者,观此,当知我之黑白分明,固非专闹意气者矣。

  至陕甘饷事之难,所以异于各省者,地方荒瘠,物产无多,一也。舟楫不通,懋迁不便,二也。各省虽遭兵燹,然或不久即平;陕甘回汉杂处,互相仇杀,六七年来,日无宁事,新畴已废,旧藏旋空,搜掠既频,避徙无所,三也。变乱以来,汉回人民,死亡大半,牲畜鲜存;种艺既乏壮丁,耕垦并少牛马,生谷无资,利源遂塞,四也。各省兵勇饷数,虽多少不同,然粮价平减,购致非难;陕甘则食物翔贵,数倍他方,兵勇日啖细粮二斤,即需银一钱有奇,即按日给与实银,一饱之外,绝无存留,盐菜衣履,复将安出?五也。各省地丁钱粮外,均有牙厘杂税捐输,勉供挹注;陕厘尚可年得十万两,甘则并此无之,捐输则两省均难筹办,军兴既久,公私困穷,六也。各省转运,虽极烦重,然陆有车驮,水有舟楫,又有民夫,足供雇运;陕甘则山径荦确,沙碛荒凉,所恃以转馈者,惟驮与夫;驮则骡马难供,夫则雇觅不出。且粮糗麸料,事事艰难,劳费倍常,七也。

  用兵之道,剿抚兼拖;抚之为难,尤苦于剿,剿者战胜之后,别无筹划,抚则受降之后,更费绸缪;各省受降,惟筹资遣散,令其各归原籍而已;陕甘则衅由内作,汉回皆是土著,散遣无归,非先筹安插之地,给以牲畜籽种不可,未安插之先,又非酌给口粮不可,用数浩繁,难以数计,八也。吾以此八难奏陈,实以陕甘事势,与各省情形迥别,非发匪、捻匪可比。果欲奠定西陲,决不能求旦夕之效,所以徐春荣曾上书于刘仲良,王子寿亦上书于吾,二人所陈,确有见也。

  孝宽公子的学问本好,那年因见他的长兄孝威公子,中了壬戊科的第三十二名举人,从此更加发愤用功,不久果然入了府庠。

  这天看完他的老父的家信,对于陕甘之事,说得通畅详明,如数家珍,不禁觉得万分津津有味,竟把远道回家的老兄,以及那位卞姓幕友,一时忘记得干干净净。再将其余之信一一拆了看毕,因见都是命他们几兄弟,赶紧延医医治母病,并好好的劝慰长兄,便将所有之信,给与孝勋、孝同两个兄弟看过,遵照老父之命,分别办理。

  卞姓幕友瞧见周夫人的毛病虽重,急切之间,尚无大碍,住了几天,辞别孝威、孝宽、孝勋、孝同四位公子,料定左宗棠必已起程,沿途迎了上去。等得在山西境内追着左宗棠的队伍,禀明一切。左宗棠听得周夫人的毛病,还不十分碍事,稍稍放心一点,当下慰劳了姓卞幕僚几句,即向陕西进发。

  到了省城,巡抚以下,亲出迎接。左宗棠住入预备的行辕之后,细细问明近日匪众的军情。

  陕西抚台道:“现在陕甘一带的匪首,要算白彦虎,伪皇后白朱氏,伪公主珊凤,伪元帅熊飞鹏,女将翡仙,男将熊飞龙,以及另外一股匪头,名叫白翟野主的,都极十分厉害,他们本是流寇性质,不主占领省垣。现闻爵帅率了大军到来,不知蹿往那里去了。晚生已命探子四出侦探,尚未前来回报。”左宗棠听说,捻须的答道:“中丞只顾筹措协饷之事,剿匪的责任,当然由兄弟担任。兄弟此次奉旨调补陕甘,打算到了兰州,布置妥当,再令部将出剿。”

  陕西抚台,连连答应了几个是,方又问道:“爵帅此次西来,不知带来多少军队,哪些将士,晚生想来平浙的那些大将,要在浙江办理善后,一定不能随节来此。”

  左宗棠点首道:“中丞料得极是,不过兄弟此番带来的一班将士,都是很好的脚色。”正是:作战当然重地理治军几次挽天心不知左宗棠所带的一班将士,究是何等人物,且阅下文。

  第六十七回 湘阴爵帅胸藏地理全书 陇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

  左宗棠听见问他队伍的数目,将士的姓名,便很得意的朗声答道:“兄弟此次奉旨西征,所带队伍,虽仅两万,可是都是精壮的青年,没有一个老弱残兵;所携将士,虽只数员,可是都是多年的心腹,没有一个暮气人物;像刘松山、曹克勋、苏元春、詹启伦、陈亮功、李训铭、李成柱、聂功廷、董福祥、高果臣、吴退庵、周受三等等,中丞大概不至于不知道他们的吧。”陕西抚台忙不迭的点首答道:“知道知道。这班人物,多半是湘准两军里头的宿将,内中尤以这位刘寿卿军门来得谋勇兼全。”

  左宗棠呵呵大笑道:“寿卿是还不高兴来的呢,因为兄弟再三约他,方才答应。不过他的年纪确也大了,如此远征,要他同来此地,兄弟真觉有些对他不起。”

  陕西抚台也笑道:“这是爵帅瞧得起他,否则爵帅手下,难道还少大将不成?”

  左宗棠摸着胡子道:“中丞说得一点不错,像那刘省三,他就不肯来。”

  陕西抚台又恭维了左宗棠好久,方才告辞而去。

  左宗棠住了一宵,即于第二天直到兰州,将近省垣的时候,宁夏将军吉祥,迎接到十里长亭。左宗棠因为吉祥是位宗室,圣眷既隆,人也慊和,很对他客气道:“老哥何必如此客气,劳驾得极。”

  吉祥照例先请两宫圣安,然后答左宗棠的话道:“季翁奉旨来此,乃是来分兄弟的忧的,应该远接。”

  左宗棠又客气几句,便同吉祥一齐入城,进了制台衙门,接印之后,藩司以次,次第禀见,左宗棠一个一个的问过兰州情形,吩咐众官好好办事。

  等得众官退出,便先传见刘松山,刘松山入见,左宗棠先问道:“寿卿,你打算怎样办法,有主意了么?”刘松山忙答道:“回爵帅的话,标下打听得白彦虎,野心勃勃,竟想谋叛,现在胆敢自称皇帝,又封他的元配白朱氏为伪皇后,女儿珊凤为伪公主,这个妄人,不必说他,只是白朱氏母女两个,很有一点妖术,就是伪元帅熊飞鹏,女将翡仙,也知妖术。”

  左宗棠蹙眉道:“可惜那位李金凤五姐,已经不在了,不然,也好把她调来帮助我们。”

  刘松山摇首道:“爵帅不必操心,标下已有办法。”说着,便与左宗棠咬了一阵耳朵。

  左宗棠一边在听,一边连连点头道:“你可小心,不要大意。好在我们的军粮,我们是自己带了来的。”

  刘松山接口道:“标下一半就仗这个。”刘松山说到这句,又向左宗棠笑了一笑道:“不是标下恭维爵帅,从古以来,那有万里行军不向就地徵粮,这般累累赘赘的自己带来,不亏爵帅,胸藏地理全书,怎么能够深知此地的情形。”左宗棠也含笑的答道:“寿卿,你是到了此地,就地徽粮之难,亲自所睹,那里晓得京中的一班大老,还在那儿一点不知轻重,疯狗般的说我办事颟顸呢。”

  刘松山还待再说,忽见詹启伦,一脸含着怒色,匆匆的走了进来。刘松山先问道:“詹大人,你在生谁的气呀。”

  詹启伦一面从他怀内取出一封信来,递于左宗棠去看,一面方答刘松山的说话道:“寿卿军门,你快看信,恐怕你也要气死。”

  刘松山一听詹启伦这般说法,便站到左宗棠身边,同看那信。只见写着是:

  爵帅钧座,谨禀者,沣蒙保奏署理浙抚,晋进升见,今晨叫起,太后首先问沣左某万里行军,怎样自携粮秣,阁臣很有说话。俺谁不听,可是左某,也未免办得太糊涂了,你是他的旧部,应该知道等语。沣即奏对,太后圣明,不为阁臣谰言所动,此是邦家之福。督臣左某,首平闽浙,次复荡平山东、河南、安徽等省捻匪,成绩具在,早在太后洞鉴之中。伏查军务之事,至重要者,即为因地制宜。陕甘一带,转运困难,就地徵米,愈较转运为难,左某若无深知灼见,何至冒昧若是。太后如信左某,此等军务之事,似宜任其行事,毋庸上烦圣虑。况且有功则赏,有罪则罚。臣追随左某多年,敢以身家性命,为左某担保。左某熟悉西北地理,胸有成竹,决不至于偾事等语。太后闻沣奏后,始微点首云:俺也知道左某不是荒唐人物,其中必有什么道理,尔既力为担保,俺也稍稍放心,尔下去,可以迅速函知左某,俺虽不信人言,他也须得对得起朝廷,否则一误大事,俺即治他之罪,已经迟了等语。沣又将浙中之事详细陈奏,蒙太后奖谕有加。沣复奏称,太后方才所奖,沣不敢受,浙中善后诸事,皆系左某指示,太后闻言微现喜容。沣退出,探知京中上自军机,下至御史,无一人以爵帅此行之措置为然者,沣深为爵帅危,特此专差飞禀,伏乞善以处之。沣不日陛辞回浙,若有所闻,定再飞报。匆匆上禀,恭叩钧安。

  旧属蒋益沣叩

  刘松山一直看完,也气得问左宗棠道:“爵帅如此操心,还不为阁臣所谅,以后怎样办事?”

  左宗棠先把手上之信,交给詹启伦道:“你去复信,叫他莫吓,说我自有办法。只要先有一些成效,做给他们去看,这些谰言,自会平静。”詹启伦听说,自去复信。

  左宗堂始对刘松山说道:“京里的事情,我会对付,你不必管,你只去办你的军务。”刘松山听说,又与左宗棠嘁嘁促促的低声商议一会,方才退去。

  过了几时,左宗棠又接到各处的书信,都是报说和蒋益沣一样的言语,左宗棠一一回覆之后,提笔又写了一封家信是:威宽勋同四儿同阅,连日未得尔等安禀,不知尔母病体如何,深为惦记。近日蚀馈日远,前敌诸将,既须转战,又须负粮,往往不能速赴戎机,致稽时日。而抱罕一种,于孩提时,即习为盗贼,长则结伴远游,名为经商,实则行劫。承平时燕豫齐响马,及近日马贼,皆此辈为之。最善伏路抄掉,故驮运粮料,非有队伍往来接护不可;兵多则转馈愈艰,兵少则抄掠愈甚。言者但知劳资万倍腹地,而于千里馈粮苦况,鲜能详之。宜首当时名将,均恐去之不速也。赵壮侯屯田三奏,于刍粟轻重,言之详尽,少时颇怪其侈陈琐屑,近历其地,乃信古人诚不我欺;亦见屯田之不可已也。日前陇闱告成,吾监临试事,题楹联云;共赏万余卷奇文,远撷紫芝,近搴朱草;重寻五十年旧事,一攀丹桂,三趁黄槐。而陕榜解元,籍商州山阳,正与紫芝合;陇榜又多知名之士,吾所决科前数卷,均占高魁。又雍凉朱草也;解元安维峻,文行均美。其先世贫苦嗜学,为乡里所重,意其报在此。吾于甄别书院,及月课录科,均拔置第一,意其不仅为科名中人。闱中秋宵,尝倚仗桥边,忽仰视而言:若此生得元,亦不负此举。不料监水官在后窃闻,后为庆伯廉访言之。初不觉,至写榜日,两主司先以闱墨见示,掀髯一笑,乃如四十年前获隽之乐,频日晏集,必叙此为佳话,觉度陇以来,无此兴致也。

  原来左宗棠的文经武纬,除曾国藩外,当时很负时望,他的调补陕甘总督,虽然为的剿办回乱,可是那时陕甘两省,因为遍地都是土匪,一班官场,对于文事,便不怎么关心。左宗棠却是一个最喜欢做事的人物,又因为他自己一举之后,会试往往不利,后来虽然做到总督,常常恨他未曾点得翰林,所以对于考试的事情,他就格外注重,并不因有乱事,随便模糊。只看他的家书,得了几位有文名的门生,如此高兴可知。

  当时左宗棠发了家信之后,连日都得捷报,他便一面手谕嘉奖刘松山一班将领,一面飞奏朝廷。慈禧太后接到左宗棠的奏报,召入军机大臣,面有喜色的说道:“从前有人参奏左某,说他办理军务,万里携粮,很是颟顸,俺亏得自有主意。现在他在那边,文的武的,都能办得很好,你们又怎样说呢?”

  一班军机大臣,只好免冠请罪道:“这是老佛爷的知人之明,臣等委实没有老佛爷的天资,来得聪慧。”

  慈禧太后笑上一笑道:“不必说了,你们下去,拟道上谕,奖奖他吧。”

  军机大臣磕头谢恩,退出之后,狠狠的给了左宗棠一顶高帽子戴戴。

  左宗棠接到嘉奖上谕,大开筵宴,文自司道以上,武自提镇以上,统统请来吃酒。那天的席上,那位刘松山军门,当然坐的首席。酒过三巡,左宗棠忽亲自去向刘松山斟上一杯酒,满面春风的说道:“寿卿,你且喝下这杯,我还有话发表。”

  刘松山连忙站了起来,接杯在手,一口喝干,又向左宗棠请上一个安道:“标下一点没有什么功劳,何劳爵帅赏酒,真正是肝脑涂地,还不能够报答呢。”

  左宗棠含笑的坐下,方对众官说道:“从前我因军粮一事,几乎受着严谴,后来第一是,仰蒙两宫的圣明,不为那些谰言所动。第二是,亏得我那蒋抚台力保。第三是……”左宗棠说到此地,把他眼睛望着刘松山道:“总算我们这位寿卿老军门,同了诸位将士,替我死命出力。现在虽然只打几个胜仗,女匪翡仙,业已生擒过来,在我之意,还想将她押解进京,你们诸位文武同寅,各抒己见,以为怎样?”

  左宗棠刚刚住话,臬台庆伯廉访第一个说道:“司里以为不必,因为爵帅的声威,刘寿卿军门,以及诸位将领的本领,连那盘踞金陵一十三年的长毛,都已荡平,何况此地这班跳梁的小丑。倘把这个女匪,郑重其事的押解进京,未免小题大做,沿途万一再被逃亡,尤其犯不着的。”

  左宗棠听说,连连捻须点首道:“庆伯廉访之论是也。”

  左宗棠说着,又向刘松山说道:“军事贵于秘密,本属老例,但是今天,文武同僚,都在此地一堂聚首,你不妨将此次活擒这个女匪的经过,讲给大家听听。”

  藩台接口道:“这个女匪翡仙,很有妖法,寿卿军门,怎样能够把她擒来,我们真想听听。”

  刘松山捻着他的长髯道:“说起此事,兄弟是个武夫,不知什么教叫天方新教。兄弟因见此地百姓,对于此教,竟至如醉如痴,至死不悟,岂不奇怪。”

  左宗棠便向席上坐着那位名叫贺瑞麟的名儒,拱拱手道:

  “回回教的出典,连我也不甚明白,这个天方新教,老先生定知根底,可否指教一二。”

  原来这位贺瑞麟,本是经学名儒,当时各省大吏,无不闻名致聘,无奈大有伯夷叔齐之风,一闻徵聘的消息,他就躲到深山大泽之中去了。前曾一度主讲兰州兰山书院,席不暇暖,忽又遁去。左宗棠一入秦中,即闻其名,命人礼聘,也难如愿。所以左宗棠致函曾国荃,有贺生瑞麟,陈义至高,固无以夺之,然咨访众论,亦有谓其矫激过甚者。丹初制军,曾延主讲席,坚辞不赴,且辞桑梓之难,避居运城腥膻之乡,不知其果何说也等语。后来左宗棠治甘之名大噪,那位贺瑞麟竟作不速之客,贸然莅止。左宗棠喜他有汉时商山四皓的高义,卑礼厚币,聘主书院,这天可巧在座。

  他见刘松山和左宗棠问及天方新教之事,马上详详细细,引经据典的说道:“回教叫做清真教,他的起源,约摸有二千年了,他们始祖,叫作阿丹,生于天方之野,一产七十二胎,每胎男妇各一,自己配为夫妇,至弥撒而其教始兴。又六百年,当隋开皇中,有名穆罕默德其人者,生而神灵,阐明清真之教,回众翕然从之,其教益加兴隆,这是回回教的老教历史。现在回民,称天方教,自称谓之穆民,以尊穆罕默德之故,以称膜民,以阿丹初生之祖言之,他们奉为圭臬的书籍,有天经一部,回族称为由穆罕默德所受之于天者。又有天方性理,天方经典两部,是为明代,金陵回人,名叫刘智的所撰,内中发挥天经道意,又怕华人不识,复以华文润色之。

  “其教以识主为宗旨,也似我们儒者所言,明心见性之学;以敬事为工夫,也似我们儒者所言,制外养中之学;其考规所谓天道者五:一曰吟,谓诵经,一曰礼,谓报恩,一曰斋,谓绝物,一曰课,谓志亡,一曰朝,谓归真,所谓人事者五,即谓伦常之理。七日一礼拜,与泰西各国相同,因为他的源流本来出于天主耶稣,稍稍杂以佛氏之说,称华人为大教,自称小教。非如奇衰诡异流,专以勾结为事,煽惑为能,所以杂居中国一千数百年,婚姻未通,俗尚各别,传习不同,而未尝敢萌他志。历代相承,不闻查禁。我朝且录其人才,谁许出仕。乾隆时代江督某曾经奏请,谓回教不宜留于中国,高宗特加训饬,圣谟洋洋,足为百世之法。

  “至于这个天方新教之名,乾隆四十六年,马明心苏四十三,忽由西域归来,诈称得着天方不传之秘,创立新教。其后,马逆煽惑下愚,谋为不轨,四十九年,复有名叫田五其人继之作乱,虽经大军先后擒斩,但其根株未能尽绝。嘉庆年间,又有穆阿浑其人,与现在的马化癡之父马二……”

  贺瑞麟一口气停也不停的说至此地,大家都在听得津津有味,忽见刘松山陡把桌子拍得应天响,大惊失色的拦着贺瑞麟的话头问道:“真有这个马化癡不成。”

  贺瑞麟未及答言,左宗棠忙问刘松山道:“寿卿,你莫非晓得这个马化癡不成。”

  刘松山瞪着双眼的答道:“怎么不知,标下一到此地,就听得人说,马化癡住在金积堡地方,大有谋叛之志。标下连连四处打听,哪知此地的百姓,敬重马化癡,当他天神看待,甚至不敢直呼其名。标下想要打听马化癡的坏处,竟没一人肯说;就是此地的文武官吏,也说马化癡只知传他天方新教,不预外务。标下又打听得白彦虎就是他的门徒,不过擒来的女匪翡仙,标下再三的严刑审问,也不承认。”

  左宗棠便把双眉一竖的问着文武众官道:“此事到底怎样?诸位同寅,吃了皇上俸禄,应该拿出良心说话!”

  从官一齐答道:“马化癡真是好人,爵帅只管访查。”

  左宗棠听说,方才又对贺瑞麟说道:“你且讲完再说。”

  贺瑞麟虽是一位道学名儒,也怕得罪本省文武官员,忙接口道:“马二固是不好,现已早经亡过;马化癡呢,或者守份一点,也未可知。”

  刘松山也催贺瑞麟且说下去。

  贺瑞麟始接说道:“马二既受穆阿浑的蛊惑,即以新教传人,幸他死得还早。马化癡即继父志,到处行教,京师的齐化门、直隶的天津、黑龙江的宽城子、山西的包头镇、湖北汉口等处,均有他的教徒。其传教人的名称,叫做海里飞,就和内地的经师一般,又曰满拉,如内地的蒙师一般,品级皆在阿訇之次。马化癡自称总大阿訇,他的教规,大略和老教相同,所异的地方,老教诵经,必须合掌向上,新教两掌向上而不合拢,老教端坐诵经,新教夥诵口卯口怒,头摇肩耸,老教送葬不脱鞋子,新教脱鞋赤脚送葬。”

  贺瑞麟说到此地,便朝左宗棠单独说道:“我说天方新教,只要也同老教不预外事,那就无碍。若是也与白莲教、清香教、无为教、圆寂教,要想借此扰乱,自然不好。”

  左宗棠听说,心中已有主意,当下即对刘寿卿说道:“此事姑且丢开,我有办法,你此刻快述你的战绩,好使大家听了,如读汉书下酒。”

  刘松山略略谦虚一回,正待说他的战事,忽见周受三匆匆走入,对他说道:“女匪翡仙,在狱裸着全身,似已发疯。”刘松山不觉大惊。正是:欲述奇功未启齿偏闻怪事裸全身不知刘松山见了周受三到来,何以吃惊,且阅下文。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